轮机

船上有裴老轨在,我们就放心了

发布时间:2022/10/8 14:42:33   

提起人命救助船,人们通常会想起的,是船长在驾驶台指挥若定,水手在甲板与风浪搏斗、奋力救人的感人画面。但每次成功的救助,离不开无数机舱人员的幕后付出。他们的奉献,全都隐藏在海平面以下;他们的汗水和身影,留在了时刻守护救助船舶“心脏”的坚实跳动中。

裴继文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曾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救捞系统“救捞勇士”等荣誉,前不久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高级轮机长裴继文,就是这样一位突出代表。

27年来,他坚守在人命救助最前线,与油污相伴,和噪音为邻,把机舱作为阵地,精心守护着船舶“心脏”,用幕后的兢兢业业,践行着“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践行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01

27年坚守在救捞最前线

“看到获救人员重获新生、喜极而泣后,会让我更加坚定信念:‘要救助更多的人’!”——裴继文

裴继文,南海救助局高级轮机长,高高大大,皮肤黝黑,说话不紧不慢。趁着他到有关单位讲述自己经历的空档,记者与他本人、和他一起“战斗”过的同事进行了深入交流。

27年风口浪尖搏击风浪,27年守护救助船舶“心脏”,当记者问起他的相关工作成绩时,这位湖北汉子总会回一句“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而当谈起一些“非人力所能及的救助”时,他的眼睛总是定定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在内陆长大的裴继文从小就对大海充满憧憬:做一名船员,一边工作,一边遨游大海,好美。因此,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船有关的轮机管理专业。年7月大学毕业后,他如愿成为一名救助船员。

然而,救助船员并非想象的那么“美好”:狂暴的台风卷起层层巨浪,常常让躲避不及的船舶在海中遇险。此时,接到求助信号的救助船要立刻全速前进,顶着大风大浪日夜兼程。

猛烈的台风,常让他吐得天旋地转,胆汁吐完吐血丝。每到这时,他就对自己说,“船一靠岸立刻就走,辞职不干了!坚决不干了!”可是,待风浪过后,他又舍不得走。

因为,做救助船员,虽然没有儿时想象的美好,但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难得的踏实。

“面对每一次台风的肆虐,机舱人员齐心协力确保船舶‘心脏’正常跳动时,心里很是快乐;当看到获救人员重获新生、喜极而泣后,会让我更加坚定信念:‘要救助更多的人’。”面对记者,裴继文说出了他埋藏在心底的想法。

27年来,每一次台风中的救助,都是那么惊心动魄。年台风“派比安”横扫南海海域,裴继文所在的救助船“德进”轮救助“永安四号”和“海洋石油”时,更是如此。

据介绍,“德进”轮到达现场时,风力已达12级,无序的巨浪,使船身一度倾斜四五十度。突然,一股十米多高的巨浪打来,海水从机舱百叶窗直灌而入,控制系统遇水短路。顿时,机舱集控室警报声大作——作为船舶“心脏”的左、右主机失去动力。

狂风巨浪中救助船“熄火”,如果不能立刻恢复,别说去救人,自身也难保。作为轮机长,裴继文深知事态的严重性。机舱里投来一双双求助的目光。

“大家不要慌!听我指挥!”裴继文镇定地大喊道。

“大管,马上拆开主机机头控制箱,采取应急控制,快!要快!”

“二管,盯紧油泵和空压机,有情况马上报告!”

“三管,机旁待命,等待驾驶台车钟命令,操纵主机!”

“其他人员,轮班巡视!”

……

机舱内所有人员迅速果断采取措施,终于使动力恢复,船舶“心脏”又开始了有力的跳动!

此时,裴继文丝毫不敢放松,带领轮机人员在狭小高温、不断剧烈摇晃的机舱集控室内,24小时轮流值班,一步不曾离开,一刻不敢放松,整整3天3夜,保持了船舶有力的“心跳”,直到救助任务安全完成。

“当时就不怕吗?”记者问。

“当然怕!船舶随时可能被风浪吞没,怎么可能不怕?但是,在机舱里,我是弟兄们的主心骨;在遇险人员面前,我们救助人就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他们的命啊!”裴继文毫不掩饰地说。

就这样,在风口浪尖度过了27年。

27年里,他多次临危受命,带领同事守护着船舶“心脏”,参与重大救助50余次,所在船舶共救助遇险人员多人,出色地完成众多急难险重的任务。

27年里,有过挥洒汗水后取得成功后的喜悦,也有过面对马航MH失联客机搜寻的望洋兴叹,更有面对遇难者遗体而恨船速不如风速的痛心,还有对家人无比的内疚和亏欠……

“但是,我更多的是庆幸,庆幸追寻了自己的梦想,把机舱作为自己的‘主战场’,践行了一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裴继文坚定地说。

裴继文坚守在机舱,保障主机“心脏”持续运转,帮助救助船战斗风浪。

02

故障不过夜凡事想在前做在前

“有他在船上,我们都很放心。”——与裴继文共过事的船员

“单位里对某项技术精通的‘老轨’很多,但像他这样全面精通的很少。”

“有裴‘老轨’在,根本不用担心船舶设备会出问题。”

“技术过硬,总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

……

记者走访裴继文的同事时,“让人放心”成为同事对他的一致评价。

而裴继文有自己的盘算:人命关天,守护救助船的“心脏”,来不得丝毫侥幸和麻痹大意。

大型救助船有各种设备上千台,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有不同的维护、保养工作,轮机部日常维护保养需要仔细认真。因此,不管他在哪一条船上任职,都会对所有机器设备进行彻底摸底排查,做到心中有数。

“故障不过夜”,是裴继文的工作原则,并严格要求自己和整个轮机部人员。能当天解决的不拖到明天,凡事想在前、做在前,遇到问题也总是带头冲到最前面。

在一次航行训练中,因为滤器堵塞主机频频发出故障报警,如果不及时处置,主机可能“熄火”。按照常规处置方法,就是做滤器清洗:卸下问题滤器,用清水和钢丝刷冲刷,吹干后再换回去。看似简单,却因船舶使用的重油黏性高而变得十分困难,效率很低,轮机人员每小时都要换洗一次。常常是这边还没清洗好,那边的报警铃声又大作,当班机舱船员就这样来回连轴转,疲惫不堪。

“再这样干下去不是事儿!一旦有救助任务,后果难以想象。”裴继文心里着急,眼睛却突然一亮,能不能利用锅炉水的高温清洗?

他和同事尝试着把清洁剂倒进回收的高温锅炉水后,将拆下来的滤器放置其中,高温浸泡加清洁剂的综合作用,让清洗工作更容易、更干净。

简易的改进,收获了令人惊喜的效果:原来需要一小时一洗的,变成四小时一洗,后来达到一天一洗,大大地降低了值班人员的工作负担,也降低了主机故障率。这一“裴式洗滤法”被陆续推广。

让船舶“心脏”强起来,裴继文并不满足小改革,他还在加强配件、备件的规范管理上下功夫,落实定置化管理。

一艘救助船上的大小零配件、工具多达上万种,要将这些规格各异的配件、工具收拾得井井有条,实属不易。刚开始推行定置化管理,很多同事不理解,认为“费力不讨好”,甚至有人觉得是“面子工程”。

裴继文不厌其烦地给船员讲:“如果大风大浪中去救援,船舶机器一旦出故障,而要花大量时间找工具、找配件,能行吗?耽搁一分一秒都可能错过最佳救援时机,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经过反复做思想工作并获得理解后,他带头到现场,和大家对备件工具等进行科学规划、归类整理,使人、物、场所有机统一。

汗水换来物料间的大变样。如今,救助船上的各种工具、备件被整整齐齐地放置在数十件工具箱、配件柜里。以前可能花10分钟还不一定能找到的,现在不到2分钟就能找到;以前要从不同楼层、不同房间收集的应急工具,现在一个箱子就可以第一时间送到所需人员手上。

看到整齐划一的工具箱,标识清晰的各种功能区,来交流学习的消防官兵、海事人员不禁赞叹:管理得太好了!

守护着救助船每一条管道、每一个阀门、每一台设备,并极尽可能地加强管理、提高技术,让救助船时刻安全适航,幕后的兢兢业业,成为救助船“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保障,成为救助人与死神赛跑,挽救更多生命的保障。

03

言传身教探索可持续发展

“最得意的事真没有,只有很多遗憾,那些非人力所能及的遗憾。”——裴继文

尽管已是南海救助局的“最牛老轨”,但裴继文总认为自己“专业技术缺陷还很大”,因此,他不断站在行业发展前沿,探索救助设备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救助船还比较新,现在还没有到故障高发期,所以要利用一切可能积累经验,加强维护保养,尽可能减少突发故障的发生。”裴继文说。

他坦言,随着船舶的更新,很多新型设备投用,作为这些设备的“守护者”,只有不断地了解,分析总结,才能真正胜任,特别是对一些“疑难杂症”,要努力找到原因,寻求破解办法。

多年来,他形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公休结束回到船上后,首先要向前班“老轨”详细了解船舶状况,然后自己摸查一遍,对每条管路、线路,每台机械设备做到心中有数,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他平时对船舶的管理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9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