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猛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从它面世,到服役、改进,我们这些军迷几乎是看着它一天天长大的,对于歼10,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它最典型的外形特征就是鸭翼和腹部矩形进气道。不过,你知道吗?歼10曾有两侧进气的方案,它差一点就不是今天“猛龙”的模样了。歼10差点长得不是这样了在我国三代机的竞标中,宋文骢总师拿着连夜赶制出来的有机玻璃小模型,15分钟之内将原先众望所归的歼13和强6挑落下马,为歼10赢得了机会。不过,这时候的歼10还处于概念设计阶段,急需完善。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成飞提出了5个方案,分别为鸭翼带锯齿、机翼带锥形扭转、腹部进气的新歼I号方案,两侧进气的新歼II号方案、放宽静稳定度、缩小机翼面积的歼III号方案和静稳定、缩小鸭翼面积的新歼V号方案。歼10两侧进气方案可能类似这样(图为俄罗斯方案)其中,采用静稳定设计的新歼V号最为保守,是作为歼10退路的备份方案而存在的,但是也要比歼13理念超前得多。而腹部进气的新歼I号方案和两侧进气的新歼II号方案经过两轮优化,参加了几个月后的评审大会,最终我国航空工业选择了腹部进气的新歼I号方案,也是其中最为大胆的设计,这就是后来我们的歼10。而两侧进气的新歼II号方案,后来又在歼10改舰载机计划中复活,创造了新的传奇。宋文骢总师身后神秘的两侧进气鸭翼舰载机全尺寸金属模型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歼10的I号方案和II号方案,都采用了和F16类似的翼尖挂架,能够挂载霹雳5等近距格斗弹。不过,后来为优化歼10的飞行性能,改变了翼型,取消了翼尖挂架,在进气道外壁增加了几个轻载挂点,能够挂载公斤炸弹和光学电子吊舱。歼10有翼尖挂架版风洞模型而在最为关键的动力系统上,当时的歼10至少存在5个选择。根据网络的说法,分别为涡喷15、太行、通过燃机逆向测绘的F、涡扇6改和TF41加力版。其中涡喷15是从埃及引进米格23附带获得的R-29-发动机而仿制的,它也是歼13的升级动力。涡喷15来源于小汤山航博的埃及米格23此时的太行发动机才在年刚刚立项,与今天的俄罗斯发动机AL31F也没有任何关系。而F是当时F15和F16使用的动力系统,也是美国空军使用得最多的涡扇发动机,技术最为先进,推重比达到8。我国当时获得了一些极为有限的零部件样品和航改燃气轮机,计划在此基础上逆向测绘,仿制出自己的F。从后来黑鹰到直20,就知道这个计划需要多么漫长的过程,如果歼10真的采用中国版的F,也许到今天都未必能够首飞。如果采用仿制版F,今天歼10都未必首飞了而涡扇6是我国自行发展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年9月完成方案论证,到年先后制造了10台样机,号称部分性能指标接近AL31F,是歼9、强6、歼13、轰6大改、老运9等大批国产飞机的配套动力系统。不过,由于发展中频繁调整技术目标,涡扇6一路走得极为曲折,研制20年,很多指标还停留在纸面上,最后甚至连歼13都弃它而去,改用涡喷15,对发动机要求更高的歼10更不可能选择涡扇6。涡扇6很多性能都是纸面上的而TF41是罗罗公司许可艾利逊公司生产的涡扇发动机,装备A7海盗战斗机。我国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研制东风的时候,就获得了A7的前型F8十字军战士的部分残骸,后来又获得TF41涡扇发动机样品,当时计划自行研制出TF41加力版配套歼10。当然,歼10上马的时候,正值中美蜜月期,理论上还可以直接从美国进口发动机。东风全尺寸金属样机,好像美军F8我国从来没有一种战斗机研制的时候,像歼10一样拥有这么多发动机的选项,哪怕仅仅只是理论上的。但是最终这些发动机全部未能梦想成真,不得不从俄罗斯采购AL31F,才让歼10飞上天空。为此,歼10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不得不加粗后机身,并且将进气道从椭圆形改为矩形(当然,这也是为了高空高速飞行的需要),并且在进气道和机体连接处增加了6根加强筋,从而获得了“棍子”的诨名。现在的歼10都加粗了后机身从15分钟定输赢,到今天成为战斗力仅次于歼20的中国第二强战机,歼10成功的关键是宋文骢总师超前的眼光和大胆创新。相比之下,被歼10挑落下马的歼13太保守,甚至连自己是怎么输的,到今天很多人都不明白。歼13在15分钟之内被歼10挑落下马,不但没有痛定思痛,在几个月后的评审大会还是一成不变,几年后甚至计划在已经非常简陋的歼13的基础上,推出继续简化版的轻歼,取代歼10,这真是搞了一辈子的飞机,却连最基本的怎么设计飞机,都没搞懂。歼10击败歼13,靠的不只是这个有机玻璃模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