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机

感动交通卢国强勇者无惧大爱无疆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4/11/7 12:16:36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62157.html
年感动交通年度人物卢国强连云港海事局“海巡”轮船长“苏连云港货”轮7名遇险船员全部安全获救真正的勇者,不是不害怕,而是明知危险,依旧朝着目标坚定前行。年3月8日,距离连云港海事局“海巡”轮船长卢国强退休还有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与大海结缘40年来,卢国强始终保持着安全航行零事故的纪录。这一次,接到赴连云港灌河口营救遇险船员指令后,卢国强没有片刻犹豫,迎着超过八级的狂风和肆虐的浪涌,带领船员再次起航。风急浪涌,遇险船侧倾严重,在参与救助的其他船舶无法靠近遇险船的情况下,作为搜救指挥船的“海巡”轮面临艰难抉择。如贸然靠近,易引起遇险船船毁人亡、救助船船体受损的次生事故,遇险者和救助人员的生命都将遭受威胁;如按兵不动,落潮后救助船更无法靠前救援,遇险船舶如果翻沉,船上人员性命堪忧。此时的卢国强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救人!顶风出航救援行动陷入僵局年3月8日18时许,连云港海上搜救中心(简称“搜救中心”)接到报警:“苏连云港货”轮在连云港灌河口海域搁浅,船舶有沉没危险,7名船员遇险,情况十分紧急。搜救中心接警后,向连云港海事局“海巡”轮下达指令。当时卢国强本休班在家,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赶赴码头,指挥“海巡”轮前往现场。当晚,连云港海域受强冷空气影响,海面刮起了8级左右的偏北风,瞬时浪高达4到5米。出航后,海况继续恶化,海浪不时从驾驶台顶翻过,船艇的电脑都被恶浪晃倒,人更是被晃得无法站稳,很多船员出现严重晕船症状。此时的“海巡”轮和其他搜救船艇,就像大海里的几叶扁舟,随着浪涌起起伏伏,似乎随时都可能被大海吞没。搜救船舶自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无法前往现场!慎重考虑之下,卢国强指令驻守在灌河港区且抗风性能稍好的“云港9号”拖轮全速前往救援。19时许,“云港9号”抵达险情附近水域,但受潮汐影响,遇险船附近水深严重不足,拖轮无法靠近,救助行动一时陷入僵局。彻夜鏖战不抛弃不放弃21时许,“海巡”轮返回驻地。经过了3个多小时的艰苦航行,船员们一边随时待命,一边和衣休息。此时的卢国强,忘记了深夜行船的疲惫,还是心系着船员兄弟的安危,想着遇险的7名船员兄弟还处于凶险之中,他的内心十分焦急。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遇险船倾斜角度已从10度迅速扩大至50度。险情愈加紧急,船员情绪也越来越激动。卢国强通过甚高频与被困船员保持着密切联系,不时地鼓励他们保持镇定,等待救援。同时,他一边盯着钟表的指针,一边反复查看海上风浪的情况。夜幕中,海浪与之为伴。卢国强告诉自己要尽可能保持沉着镇定。他找来海图、潮汐表,找来“海巡”轮的总布置图和线型图,仔细查阅船舶和海况资料,思考下一阶段的营救方案:“如果拖轮还是进不去,‘东海救’轮实施救援是否可行?如果不行,那么‘海巡’轮就要趁风浪减小时,掌握好潮汐规律,在落潮前实施救援。在救援的时候,如果风浪稍微控制不好,救助艇靠得太猛,‘’轮就会翻沉,而‘海巡’也会面临搁浅的风险……”一种种险情、一项项预案,反复在卢国强头脑中盘旋。作为有40年航海经历的老船长,卢国强深深了解大海的本性。他清楚,如果冒险施救,也许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他不断比对营救方案,因为此时,59岁的老船长心中唯一的信念还是——救人!次日凌晨4时许,卢国强见海上风浪稍有减弱,立即报告搜救中心,并驾驶“海巡”轮顶风出航。6时左右,多艘搜救船艇还是反馈海上风浪太大,无法继续航行。一边是搜救力量面临的现实困难,一边是遇险人员焦急的期盼,是继续前行还是选择返航?考虑到船舶的吨位和吃水情况,“海巡”轮成为了遇险船员获救的唯一希望。卢国强也清楚地知道,在如此的海况下驾驶大型海巡艇救助在浅水区严重侧倾的货轮,困难和风险都是无比巨大的。他拨通搜救中心的电话,坚定地说:“我再坚持航行一段时间,尽力赶赴现场”。向年轻船员传授技能救助成功获颁特别勇敢奖7时15分,“海巡”轮抵达现场,但遇险船侧倾非常严重,再加上现场风大浪急,如若贸然靠近,可能造成遇险船船毁人亡、救助船船体受损的次生事故。看着难船舷边上瑟瑟发抖并急切挥手待救的遇险船员,卢国强与时任连云港海事局海巡执法支队支队长高庆树默契地交换了一个眼神:“靠上去,尽全力争取把人救下来。”来不及丝毫犹豫,卢国强指示驾驶员操作车舵,谨慎地反复用船艏尖进行试靠。船上紧张得空气几乎凝固,除了不断拍打船顶的海浪声,大家只能听到卢国强的指挥口令。1次、2次、3次……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卢国强透过飞速转动的旋转视窗,精确地判断着两船之间的微小距离,不断进行试靠。终于,在第12次尝试时,通过遇险船员与救助人员的紧密配合,“海巡”轮将船头搭靠上遇险船的船舿。经过不到一分钟的紧张接救,7名遇险人员于7时30分被成功接下。而此时富余水深只有80厘米,如果再迟一点,富余水深接近五六十厘米的时候,“海巡”轮也将搁浅。30分钟后,“苏连云港货”轮翻沉。卢国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拯救了脆弱而又坚强的7条生命,展现了海事人无畏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大爱担当,也为中国海上人命救助事业赢得了国际声誉。年11月27日,在伦敦召开的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第30届大会期间,卢国强被授予年海上特别勇敢奖,以表彰他在海域气象海况极其恶劣的条件下,驾驶“海巡”克服重重困难,历经18个小时将遇险船员全部安全救下的英勇事迹。“海上特别勇敢奖”由国际海事组织设立,是对那些在面临自身失去生命的危险情况下,采取特别勇敢的行动,以超乎寻常的勇气,设法救援海上人命、防止或最大限度地减小对海洋环境的损害的人们的国际认可。年“海上特别勇敢奖”全世界获奖仅9人,我国仅卢国强1人获奖。指导船员制定航行计划记者观察勇气的背后走近卢国强,握住那双温暖而厚实的大手,似乎触摸到40年中他在海上的风雨历程。今年,老船长已经61岁了,头发全白了,说起话来温和可亲,似乎很难让人将他与威严的船长联系在一起。自年12月起至今,卢国强从一名普通水手,逐渐成长为优秀的船长和船员导师。可以说,卢国强的大半生都在和海、和船打交道。当我们惊叹于卢国强在海上人命救助中展现出的无畏勇气时,我们又是否能真正理解,那并非一时之勇,它源于卢国强40年航海经历的深沉积淀,源于他对航海技术极致的追求,更是源于他对职业和生命的热爱与感悟,对海上人命救助的博大胸怀。干了一辈子学了一辈子航海,卢国强干了一辈子,学了一辈子。海上航行不仅仅靠勇气和运气,更需要过硬的技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卢国强经常购买专业书籍挑灯夜读。高中文化的他,硬是把航海技术、船舶监造流程、船舶制造工艺、船体结构、焊接焊缝、船检海事要求、中国造船质量检验、CCS造船规范这些专业知识系统学了一遍,光读书笔记他就记了10余本,家里的专业资料书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和技术细节,这是卢国强对自己的要求。卢国强的徒弟陈新说:“师傅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技艺精湛,他教我们读图、改图从不在话下,在船上就没有师傅搞不定的活儿!”曾经和卢国强一起参与“苏连云港货”轮救助的大副卜琛潇回忆,当时风浪很大,自己心里直打鼓、也一度对船长的坚持产生不安。但是当7名船员平安获救后,他为自己感到骄傲,更为自己的师傅感到自豪。也正是因为这次救助经历,卜琛潇认识到了自己与师傅在技术上和见识上的差距。由于专业知识过硬,卢国强到哪儿都被领导委以重任。不管是在拖轮上干船长,还是在海巡艇上工作,卢国强都秉持着工匠精神,一直是爱岗敬业的模范。他苦练内功,强化船艇的日常维护修养,使船艇呈现出主要设备完好率高、船艇适航率高、机损与海损事故率低“两高一低”的态势。他建立以“船管通”为基础的船艇管用养修工作机制,加快船艇管用养修工作“智能化”和“信息化”进程。他经常性组织开展海上应急搜救演练、消防演练和救生演练,提高船员应急反应能力。在海巡艇工作的这些年来,他常常带着船员研究海图、练习抛缆,三伏天里也能看到他仔细检查船上的关键设备,衣服湿透了,拧一拧穿上继续去干活。“卢船长是个一根筋通到底的人,他对工作的要求,像把尺子一样精确。”同事这样评价他。卢国强说:“海上救助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一定要时刻做好准备,不能有任何一丁点儿的疏忽遗漏。”40年来,卢国强已经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大风大浪,护航了多少艘次船舶安全进出港。据连云港海事局指挥中心不完全统计,卢国强累计参与海上应急处置30余起,成功救助余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他也因此被业内称为连云港海域的“定海神针”。严格的导师慈祥的“父亲”“我是看电视才知道了老公救人的事情,我觉得他很棒。”看着卢国强,爱人赵新花眼中充满爱意,“平时他怕我担心,工作上的事都不跟我说。虽然他人常年在外,但是十分顾家”。今年是卢国强夫妇结婚第37个年头,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们总是聚少离多,但只要卢国强不出远门,邻居们都会看到他们夫妻手牵着手,从家里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单位上班。到了临近公司的公交站,赵新花再坐车返家。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卢国强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也是这个职业,让他与船员们形成了既是师徒、也是父子的关系。一艘船舶,既是船员吃饭、休息、娱乐的地方,像家一样;同时又是工作的地方,爱岗敬业的地方。在这里,既讲情,又讲理,情理交融。卢国强常说:“一条船就是一个家,‘海巡’轮就是我们的家”。传道授业解惑,卢国强严厉有加。他对年轻船员要求十分严格,大家甚至有些怕他,他从最基础的水手技能抓起,要求船员熟练掌握每一个操作要领,不断地反复训练和考核。除了练好基本功,他还将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合理利用动力和船舵实现安全平稳停靠船舶、助泊超大型船舶操作技巧等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有时下了班,还要打电话把徒弟叫回来,反复练习。“海巡”轮二副吕洪洲说,作为驾驶员,以前很少打扫船上卫生,卢国强要求船员全员参与船舶卫生清扫。卢国强腰不好,在家里爱人赵新花不舍得他干活,自己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但到了船上,卢国强就忘记身体的疼痛,带着船员们擦玻璃抹地板,哪怕地上的一点小碎屑,他都会捡起来。为了节约淡水,卢国强专挑下雨天带领大家穿着雨衣洗船……在卢国强的带动下,每个人总有使不完的劲。大家同劳动同生活、同甘共苦,心更齐了。这也是在狂风巨浪中,“海巡”轮全体船员能够齐心协力,救人于危难的根本原因。在船员们看来,卢国强既是严格的导师,更是一位慈祥的“父亲”。“海巡”轮上的船员年纪都不大,平均年龄不过30来岁,小伙子们辛苦一天,经常会把衣服放在洗衣机上忘记洗。每当这时,卢国强总是把衣服洗好晾干叠好,再让大家去认领。船员们很多是外地人,卢国强对他们格外关心。休班的时候,他带着徒弟到市区逛逛,到公园转转,还常叫大家到家里吃饭。“师傅就像父亲一样。我们工作中怕他,但是心里又敬爱他。”徒弟陈新说。在卢国强船长的带领下,独特的船家文化在“海巡”轮上孕育生长。在这里,新组建的“党员海上安全保障突击队”,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冲锋在前;在这里,甲板机舱分工不分家,无论谁,只要手头上暂时没活,都会主动给需要的同事帮把手;在这里,大家齐心协力开展一次次海上救援,用勇敢与坚毅续写传奇的救援故事。如今,人们还会经常看到这位已经满头白发的老船长,站立在“海巡”轮驾驶台侧窗旁,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远方的大海,指导着年轻船长驾驶着海巡艇向远方航行。采访手记是海事人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船舶遇险当天,船东曾设法寻求商业救助,但是由于海上风浪太大,又在浅区,没有船舶愿意冒险前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苏连云港货”轮轮机长王新农回忆说。“我们向连云港海上搜救中心报警后,通过甚高频,搜救中心对我船状况持续保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3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