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年底了,印度海军的舰船制造也进入了冲刺阶段,毕竟空耗着那么多军费,要是干不出点成绩来让其国民看看,实在是免不了被戳脊梁骨。11月12日,印度海军第5艘鲉鱼级潜艇瓦吉尔号下水;11月30日,印度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进行了首次系泊试验。而在12月14日,印度国产第2艘P17A护卫舰希姆吉里号也举行了下水仪式。在一个月多点的时间内,印度海军从航母到护卫舰,再到潜艇的制造上都取得了“标志性”的进展,这对于好大喜功的印度人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喜事连连”了。不过大家或许奇怪,印度的知名舰艇大都听说过,这个P17A护卫舰又是个什么鬼呢?鉴于这型舰艇对印度海军来说十分重要,我们就来简单聊一聊。众所周知,舰船制造属于是高端行业,印度长期以来在此领域并不见长,故而走的是引进国外成品新舰或二手舰,本国制造一些辅助舰艇或小型舰艇的路子。但是作为一个大国,印度十分希望本国也能够制造主战类舰艇。不论舰艇的设计有多少外国元素,不论舰艇的部件和武器系统来源有多复杂,只要这些舰艇是印度制造的,那就可以。于是我们看到了在航母方面,印度自年起就开建国产航母,虽然到现在也没服役,但好歹航母那个船壳子基本是弄好了。在驱逐舰方面,印度的项目代号是P15,P15本级即为著名的德里级驱逐舰,一共造了3艘;P15A为加尔各答级,也是制造了3艘,这些都是已经服役的;而P15B则是维沙卡帕特南级,计划建造4艘,现在已经有3艘下水,不过首舰自年便下水了,至今也还未服役。在主力护卫舰方面,年代后期,印度一方面自俄罗斯采购了3艘塔尔瓦级护卫舰(后又追加3艘订单),另一方面以该舰为蓝本进行放大,并采用多国设备,制造P17型护卫舰。这一型舰艇便是著名的什瓦利克级护卫舰,该级舰于年代初正式开工,在年代初建造的3艘全部服役。以上,3艘德里级驱逐舰、3艘加尔各答级驱逐舰、6艘塔尔瓦级护卫舰、3艘什瓦利克级护卫舰,这15艘吨位较大且较为现代化的军舰,再加上1艘航母,这便是印度海军现在较为先进的、主力水面战斗舰的全部家底了。在航母方面,印度未来有望服役的是1艘维克兰特号航母;在驱逐舰方面,印度等的就是那4艘P15B驱逐舰,即维沙卡帕特南级服役了。而在主力护卫舰方面,有报道称印度还将以2+2的模式(即直接采购2艘、自造2艘)引进4艘塔尔瓦级护卫舰。不过鉴于印俄军售中存在的诸多变故,在舰船到位前,我们还是谨慎看待。另外印度也没有坐以待毙,继在年代初搞定了3艘国产的什瓦利克级(P17)护卫舰之时,也一直在研制该舰的次型,即P17A护卫舰——也便是我们本文的主角。前面讲了这么多,看似与P17A无关,其实关系倒是不小。因为要是不理清楚印度主力舰的发展脉络,我们也不好谈这个P17A护卫舰。按照印度方面公布的数据,P17A级护卫舰舰长米,宽17.8米,吃水5.15米,排水量吨。按照印度造船的一贯喜欢超重的风格,最终服役的P17A护卫舰达到吨的排水量也不要稀奇。自塔尔瓦级的吨级排水量到什瓦利克级(P17)的吨级排水量,再到P17A的吨+,很明显体量是一圈圈加大的,这也是印度制造的特色之一。从排水量上来说,P17A的体量跟德里级驱逐舰相当,比加尔各答级驱逐舰也小不了多少。甚至P17A的主炮采用了毫米舰炮,比加尔各答级的76毫米舰炮还要高一两个档次。在其他武备上,P17A护卫舰有8单元垂发系统用以发射布拉莫斯导弹、32单元的巴拉克-8防空导弹垂发系统、2套RBU-反潜火箭、2套AK近防炮以及鱼雷等武器。比起加尔各答级驱逐舰来,P17A护卫舰在这些武备上也没有逊色太多。所以该舰虽然虽然名为护卫舰,其实比印度的一些驱逐舰还要强大很多。早在年的时候,P17A护卫舰项目就有了眉目;但直到年,印度才正式批准建造7艘P17A护卫舰;年底,P17A护卫舰的首舰尼尔吉里号正式开工建造,该舰在年9月正式下水,距离开工时仅有1年半多点的时间。而P17A护卫舰的第2艘,也便是我们文首提到的希姆吉里号护卫舰,是在年5月正式开工建造的,如今下水的时间也不过是一年半多点而已。大家可能奇怪了,印度造船蛰伏多年之后难道这么猛了吗?开造仅一年多时间便下水,对于多吨级的主力舰来说,这速度可是绝对可以了。但是,且先不要惊讶。因为印度造船所谓的下水,跟我们通常理解上的下水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国产军舰下水时,军舰大体已经基本成型了,而印度军舰下水时,上层建筑都是缺失的状态,可以说就造了一个船壳子而已,只是完工了极小的一部分。而后续军舰上还要安装多种设备,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所以我们的军舰下水了,那距离服役基本就是指日可待。而印度军舰下水了,这后面的事情还多着呢。比如加尔各答级驱逐舰,从下水到最终服役需要6到8年时间;再如什瓦利克级护卫舰,从下水到最终服役需要7年时间;还有印度著名的国产航母,先后下水三次,距离最近的一次下水都5年时间过去了,这不还是没有服役吗?印度寄予厚望的P15B驱逐舰的首舰从年下水到现在,也还没有服役;而这个P17A护卫舰,估计不会比P15B的情况好多少,估计六七年、七八年后,我们或许可以听闻其正式服役的消息吧!为什么印度军舰的制造周期这么长呢?工业基础薄弱、工人业务能力较差、计划屡屡更改等都是原因,我们这里主要谈的一点是国产化率的问题。众所周知,印度所谓的国产军舰,其实核心部件都是依赖于外购,如由其制造的什瓦利克级(P17)护卫舰,国产化率只有60%。而现在的P17A护卫舰,印度号称的国产化率达到了80%,这个数据看起来不低了,但恐怕是玩了一手文字游戏。比如在计算国产化率时,可能是以部件重量来衡量的,毕竟现在印度国产舰艇也用上了自己生产的钢材了,这个比较压秤;另外印度军舰上所用的很多部件和武器是所谓的“联合研制”,这也有很大概率被计算进其国产范畴内。比如布拉莫斯导弹是所谓的“俄印联合”研制,巴拉克-8防空导弹,是所谓的“以印联合”研制,而舰艇上所用的LM燃机则是美国授权印度制造的。但其中的一些部件依然需要通用电气公司提供,包括而不限于燃气轮机控制器、进气口和进气装置、消防设备、水洗、启动打滑、燃料转运及船厂现场服务等。不过在印度看来,这些燃气轮机既然是在本土造出来的,那自然算“国产”了。实在无法国产的,如原装进口武器、部分特种钢材、EL/M-MF-STAR有源相控阵雷达等,只能算作是非国产的那一部分了。所以,要是粗略地计算,印度这种“国产”舰艇的国产化率看起来还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数字;但要是严格来看的话,其实印度造舰的核心命脉都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无论是舰艇的设计、动力系统、雷达系统还是武器系统,几乎没有不受制于人的。因为涉及采购的各国零部件较多,而军舰又不是简单组装起来就能发挥作用的,另外也不是说印度想要什么部件,就能立即到手的,这其中还涉及涨价、国际关系、设备质量等各种因素。而这一切,印度并不能自己说了算,所以印度造船它就快不了,基本上十年八年磨一舰就是常态了。这样造舰还带来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造舰的成本很高,基本要比直接采购国外同类型成品舰艇会贵出一大截来。在年代前后,印度计划建造3艘什瓦利克级(P17)护卫舰的时候,给3艘舰艇批了17亿美元。最终造下来超没超支先不论,但那时候的17亿美元可也不是个小数字!而印度现在计划建造7艘P17A级护卫舰,其预计的总造价达到了74亿美元,平均每艘舰艇的整体建造成本就超过了10亿美元。这还只是现在的初步预算,如果这7艘舰艇全部造完的话,估计现在看的这点钱还打不住。而这7艘舰什么时候能全部造完交付呢?鉴于目前开工的仅仅才到第3艘,下水的也仅仅有2艘,后面还等着4个哥们呢!参考印度基本上十年磨一舰的造船周期,想要看到这7艘P17A护卫舰全部服役,估计得等到年之后了。但是好饭不怕晚,即便是等到年之后,这些舰艇对印度海军来说依然很重要,毕竟也没多少别的选择不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