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机

2022A股IPO再现高景气繁荣

发布时间:2025/6/24 11:28:25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1130/s5k1b5z.html

来源:媒体滚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过去的年,A股市场IPO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冠绝全球主要资本市场。

  Wind数据显示,在美股和港股IPO持续遇冷的同时,年,A股IPO首发融资额合计为.86亿元,比年多出.92亿元、比年多出.43亿元,A股市场IPO募资额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年A股IPO融资额位居全球股市之首,得益于资本市场建设愈发健全和相对充裕的流动性。年,在海外流动性大幅收紧的背景下,国内宏观流动性依旧保持合理充裕,同时全面注册制的持续推进也使得越来越多企业能够通过IPO实现上市融资。

  在A股IPO融资持续活跃的另一面,新股定价更趋市场化,“新股不败”神话持续败落,年沪深新股首日平均涨幅为30.53%,较年的.07%同比大幅下行,同时新股破发频现,上市新股中合计有只新股首日破发,首日破发比例由年的3.31%增至28.50%。

  Wind数据显示,至年,A股IPO企业数量分别是家、家、家、家、家,年IPO企业数量同比减少18.16%,但对应的融资额却持续增长,年IPO融资额达到.28亿元。

  除龙源电力(.SZ)换股吸收合并ST平能(已退市,.SZ)上市,观典防务(.SH)、泰祥股份(.SZ)、翰博高新(.SZ)从北交所转板上市未涉及募资外,其余家公司IPO平均募资额约13.84亿元。

  分板块来看,创业板和科创板分别以只和只排名前两位,约占A股IPO总数的三分之二;北交所有83只新股发行,占比19.39%;深主板有40只新股发行,占比9.35%;沪主板有31只新股发行,占比7.24%。

  募资规模上,科创板募资总额为.44亿元,居于各板块之首;创业板、沪市主板、深市主板和北交所募资总额则分别为.36亿元、.46亿元、.81亿元和.33亿元。

  “年A股市场七成的融资金额来自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和创业板,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及新兴产业的支持。”普华永道中国综合事业服务部合伙人孙进表示,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更多改革优化措施的推出,将会进一步增强A股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回望年,IPO大单频出,其中IPO募资超过10亿元的公司达到家,占比逾四成。IPO募资达到亿元的公司有5家,募资最高的为年1月5日登陆上交所主板的中国移动(.SH),募集资金达到.81亿元。其余募资超百亿的还有,中国海油(.SH)募集资金.92亿元,排名第二;联影医疗(.SH)募集资金.88亿元,排名第三。海光信息(.SH)、晶科能源(.SH)募资金额也超百亿,分别为亿元和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IPO家数,电子、机械设备、医药生物行业居多;募资规模,排名前三的行业则为电子、医药生物、通信。

  电子行业新上市的公司有76家,占比17.76%,募资金额为.04亿元,占比20.96%;机械设备新上市的公司有59家,占比15.79%,募资金额为.80亿元,占比7.05%;医药生物新上市的公司有49家,占比11.45%,募资金额为亿元,占比12.76%。通信行业新上市的公司有13家,募资金额为.77亿元,其中中国移动一家的首发募集资金便高达.81亿元。

  从区域分布来看,家新增上市公司中,来自北京的公司最多,达到42家;其次是来自上海和深圳的公司,各有36家。此外,苏州以25家新增上市公司排在第四位。

  随着注册制新股发行承销制度的优化,发行市场化机制也逐渐完善。

  回望年,质地优良的企业受尽投资者追捧,共有家公司IPO上市募集资金出现超过原计划募资的情况,占比超过一半,合计超募资金.16亿元。

  其中,有38家公司IPO上市募集资金较原计划募资超过十亿元,包括2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和15家创业板上市企业。

  超募金额居首的是华宝新能(.SZ),其计划募资9.10亿元,实际募资58.29亿元,超募资金达到49.18亿元;超募金额第二的是万润新能(.SH),计划募资15.05亿元,实际募资63.89亿元,超募资金达到48.84亿元;排名第三的纳芯微(.SH)计划募资9.8亿元,实际募资58.11亿元,超募资金达到48.31亿元。

  企业批量超募的原因主要源于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飙升。

  年A股市场IPO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1.69倍,较年的36.41倍大幅抬升。分板块来看,科创板是全年发行市盈率增幅最大的板块,也是所有上市板块中整体估值水平最高的板块。创业板和北交所平均发行市盈率分别为48.25倍和22.40倍。

  年发行市盈率超过倍的新上市公司有30家,其中有26家来自科创板,4家来自创业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高发行市盈率企业集中于战略性新兴行业。

  发行市盈率最高的纳芯微,首发价格元/股,发行市盈率高达.05倍,该公司主营业务属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领域,同时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紧随其后的东微半导(.SH)、国芯科技(.SH)、微导纳米(.SH)发行市盈率分别为.3倍、.95倍、.24倍,也均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外,国产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生产商中复神鹰(.SH)、专注于航空航天和燃气轮机等领域用高品质高温合金材料研发的隆达股份(.SH)、国内EDA龙头华大九天(.SZ)、国产CPU龙头海光信息(.SH)的发行市盈率也超过了倍。

  不过,在超五成企业实现超募、30家企业发行市盈率过百倍的同时,新股市场上还有家公司IPO上市募集资金出现低于原计划募资的情况,合计少募资.43亿元。其中,中国移动(.SH)IPO募资最不及预期,实际募资.81亿元,较原计划募资减少40.18亿元;云从科技-UW(.SH)实际募资17.28亿元,较原计划募资减少21.23亿元;联影医疗(.SH)实际募资.88亿元,较原计划募资减少17.56亿元。

  另,思特威-W(.SH)、经纬恒润-W(.SH)、海创药业-U(.SH)、荣昌生物(.SH)、诺诚健华-U(688.SH)、龙芯中科()实际募资较原计划募资均减少10亿余元。

  而年发行市盈率低于19倍的30家新上市公司中,则有19家来自北证,9家来自主板。其中,国航远洋(.BJ)以8.22倍的发行市盈率成为年度最低发行市盈率。该公司主营航运港口相关业务,首发价格为5.2元/股,首发时所属行业市盈率为6.32倍,上市首日收盘价为4.83元/股,上市首日就跌破了发行价。

  从发行价格来看,年最贵新股花落万润新能(.SH),该股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年9月29日登陆科创板,发行价高达.88元/股,同时也是A股史上第二高价股,仅次于年12月上市的禾迈股份(.SH)。而最低价股则是深市主板企业弘业期货(.SZ),发行价格为1.86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87亿元,是年IPO最便宜、最小募资的新股。

  随着注册制改革持续推进,新股发行效率持续提升,年沪深新股破发逐渐常态化。

  从首日表现来看,年沪深新股首日平均涨幅为30.53%,较年的.06%同比大幅下行。分板块来看,创业板、沪主板、深主板、科创板、北交所新股首日平均涨幅分别为44.44%、41.91%、39.61%、20.51%、10.03%。

  同时,年新股破发频现,上市新股中合计有只新股首日破发,首日破发比例由年的3.31%增至28.50%。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分别有49家、30家、42家首日破发,占各板块首发上市新股数的比例分别为39.52%、20%和50.60%。

  23只新股首日跌幅超过20%,唯捷创芯-U(.SH)、普源精电-U(.SH)、翱捷科技-U(.SH)、哈铁科技(.SH)4只新股首日跌幅超过30%,分别为-36.04%、-34.06%、-33.76%和-30.34%。

  不过,要说起年最亏钱的新股,则是上文提到的“最贵新股”万润新能,其首日跌幅超27%。投资者中1签后,仅在上市首日就要亏掉70元。

  在二级市场方面,新股收益率也持续下行,以年末收盘价计算的破发率显示,年末有50家新上市企业跌破其发行价,年末有家当年新上市企业跌破其发行价,对应的首年收盘价破发率从年的9.54%飙升至年的52.1%。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股破发在年变得更为常见,一方面与年A股市场行情不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注册制以来新股定价进一步市场化有关,对投资者而言,打新不再是稳赚不赔的神话,而是一项有风险的投资活动。

  而眼下,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新股走势分化也将使得新股打新收益预期持续下降。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行业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其实对于很多投资人来说,新股发行量大,资料根本看不过来,对不少企业并没有深入了解,只是根据券商提供的报告草率报价。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实施,打新机构难以维持低风险、高收益,无风险收益将被持续压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90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