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铸造行业群,加
铸造一词,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铸造按铸造方法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今天讲述的是特种铸造中的一种工艺——熔模铸造,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这种工艺在中国唐代文献就有记载,后期发现的铜器都是验证这一工艺。而真正工艺成熟且遍布全国开始,是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将熔模铸造应用于工业生产。其后这种先进的铸造工艺得到巨大的发展,相继在航空、汽车、机床、船舶、内燃机、气轮机、电讯仪器、武器、医疗器械以及刀具等制造工业中被广泛采用。
一个产品的出现,大致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工艺设计、熔模注蜡组树、熔模制壳和脱蜡、型壳的焙烧及浇注钢水、后处理。
No.
1
工艺的设计:
拿到一份图纸,审视整个产品结构对铸造的影响,调整适当的结构,因为设计产品者只是对于满足自己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设计的。而我们在为了不影响客户性能需求,外观形象和铸造所遵循原理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在结构上做出加工余量的增加和收缩(蜡的收缩和钢水的收缩)的比例,进行模具开发的工艺设计。
No.
2
熔模组树:
模具注蜡完成修蜡后,运用模拟软件的分析,对产品的热节进行模数计算,设计合适的浇冒口位置和大小。同时要遵循钢水的凝固顺序,补缩通道的梯度及钢水注入的方式,这些都是影响产品质量问题所在。在质量的基础上,考虑组树的方便操作性、制壳操作性及后道的切割打磨等的方便性。
No.
3
熔模制壳和脱蜡:
在组树后,蜡模进行清洗工作,进行面层的制壳,面层采用的砂、粉,这些都是比较昂贵的,因为面层的好坏决定了产品外观表面的好坏。一般的产品基本都是需要做5层壳,每一层做好后放入对应的房间内,进行干燥而后进行下一层的操作,干燥不到位都会带来产品质量问题。这一系列的操作对浆的配比,环境(温度,湿度,风速),工人操作手法要求极高,每一步都是紧密连接。在制壳完成后,传统的失蜡方式是进行水煮(即浇口杯朝上,放入°水中),把蜡进行融化,蜡水清除,只剩下模壳。在慢慢的发展中考虑水煮脱蜡带来很多其他产品质量问题,现在都是采用高压蒸汽脱蜡(浇口杯朝下,瞬间增加到某个气压)进行脱蜡,此工艺效率高。
No.
4
型壳的焙烧及浇注钢水:
模壳在进行脱蜡之后,有序放进1度左右的焙烧炉进行焙烧60-70分钟。模壳浇口杯朝下,排好顺序,关闭炉门,温度慢慢升到焙烧温度,同时旁边进行钢水的融化。钢水的融化包括了钢水的融化,成分的调节,脱氧,除渣,温度的测定。在这些问题都满足制定的工艺卡上的参数后,进行叉壳浇注。然后一串串的产品放到铁架上,慢慢冷却凝固。
No.
5
后处理:
脱壳、去除浇冒口、清理、检验、焊补、热处理、喷砂、整形、检验、入库。看似一个简单的流程,到光洁的产品,在后处理它经过好多次的洗礼,才变成现在的样子。
在熔模铸造这个工艺上,看似一个简单的流程,它蕴含着千奇百怪的问题,同时也会引进新大陆。深入其中,你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值得自己去学习,去研究。在未来市场,熔模铸造这种工艺是越来越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