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轮机 >> 轮机资源 >> 戴花的华中大女孩,造飞机
原创青春飞扬的华中科技大学
生活中
喜欢啦啦操还喜欢画画
阳光开朗、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毕业时
她选择从事飞机制造
坚定投身祖国国防事业
她就是
华中科技大学
船海学院毕业生冯璐璐
来自于辽宁锦州的冯璐璐
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
本硕都就读于
船海学院轮机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年毕业时
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入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为国家建设强大海军和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私下里的冯璐璐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是个对生活充满好奇、阳光自信的95后小姑娘。在学校时,她很喜欢啦啦操,时不时会和小伙伴们一起比划两下;她还爱好画画,用手中画笔绘出一张张美丽的图画。喜欢讲解故事的她还担任过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讲解员、武汉革命博物馆讲解员,曾多次接待社会及各高校相关负责人。
她曾担任党校助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在社团组织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在校期间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校知行优秀三等奖学金、校三好研究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等荣誉。
01
参观东海舰队,她立志国防科研
年,大三的冯璐璐暑假与清华、北大、华中大的国防生一同参加了东海舰队为期一周的夏令营。作为一名本科生,能够登上现役的舰船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参观潜艇给冯璐璐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工作人员向他们介绍了航行周期长,淡水需要重复利用,任务后期船员们的食物主要是一些罐头类,晚上会在鱼雷管上吊床休息等一些事项。每次出港时,船上的所有成员要站在甲板上,他们说出港代表着出去执行任务;进港时则是表明成功完成任务归来。
冯璐璐感叹:“就像那首歌一样,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未来也希望能为这群‘负重远行’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站在甲板上看着与港口渐行渐远,前方征途漫漫,背后是国与家。冯璐璐当时的心情难以用言语表达,但她知道,自己未来希望从事国防科研岗位,珍惜学习机会,于是决定报考轮机工程专业研究生。在她的刻苦复习和努力下,最终以本专业复试第一的成绩顺利入学。
02
第一次到外场试验,她慌得不行
每一个“第一次”,都是人生成长的重要一步。在冯璐璐大四写毕业论文时,她开始对接研究所,实际工程的研究工作带给她新的困难与挑战。年,正在读研的冯璐璐前往哈尔滨做试验。虽然对于相关的硬件和程序都比较了解,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第一次到外场试验的新手冯璐璐还是慌得不行。
导师徐国华教授和唐国元副教授对她耐心指导和细心点拨让她受益匪浅。在她出发前往哈尔滨做试验前,导师特意为她做心理辅导。冯璐璐现在还记得那时导师徐国华叮嘱她说:“设备坏了没有关系,人没事就行,出了问题找家里,还有我顶着。”
这句暖心的话让冯璐璐特别感动,她感叹道:“徐教授对我们就像自家小孩一样好,传道授业解惑。”
03
在项目实践打磨中,能力逐步提高
冯璐璐将梦想积极付诸行动。从研究生到毕业,再到踏入工作岗位,她对于科研的热爱从未停止。
从年3月至毕业,冯璐璐参与了航天某院某弹射负压试验装置的型号试验项目。该项目作为某型号负压试验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研制提升及运载试验平台。冯璐璐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主要负责运动控制算法设计、控制软件开发及现场试验等。从年11月至今,冯璐璐从事中船某研究所的国防科工局条保项目——摇摆驱动试验系统的相关研究。该项目是为测试高海情下船用设备性能而研制的模拟舱段发生大幅度横摇的驱动系统。冯璐璐是项目后期参与人,主要配合系统电气接口测试,包括系统调试硬件保障、半实物模型测试等方面内容。
然而,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冯璐璐体会过项目顺利推进的喜悦,也经历了没有任何成果低迷时期。在深入实践一步步的学习中,冯璐璐的能力得到锻炼,也逐步积累了自己的工作方法。
有一次试验车正向推进和反向推进电机超温报故,现场有很多和冯璐璐一样大学毕业的90后,都没有能力去解决。最后请来了工厂的老师傅从最开始的齿轮啮合阻力一步步做试验,问题定位,还现场示范表演了徒手绘制加工件。冯璐璐在工程现场认真观看着师傅的做法并铭记在心,事后她反思到:“经过这次实践,我意识到自己书本知识和工程实践的断层,能力就是在一次次参与、发现、定位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的。”
“有了研究生期间的知识积累,在发现问题、分析到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力也得到较快提升。”在外出调试时她的导师都会要求记试验日志及计划安排。这个好习惯冯璐璐一直保持到现在,即使从事的具体工作与研究生期间的项目实践有变化,工作环境也从水下变为空中,她也能尽快上手。
04
讲解党史校史,汲取奋进力量
除了科研和学习,冯璐璐还喜欢给别人讲述历史故事——当讲解员。在校期间,她参与了武汉革命博物馆的社教活动,做了一年半的志愿讲解,还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讲解员、武汉革命博物馆讲解员。在讲解党史校史和武汉发展史的过程中,冯璐璐感悟到社会的发展和奋进的力量,那时的她也曾想过以后从事这项工作。
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日常学习任务和科研工作逐渐繁忙起来,但是冯璐璐依旧没有放弃志愿讲解的工作。“时间虽然不再那么充裕,但是我对展馆的热情仍没有消退。年的冬天,我联系到校史馆的老师,成为讲解员队伍中的一员,这项工作持续到毕业。”
冯璐璐觉得,在校史馆的讲解不仅仅是向大家展示学校的发展历史,也是在一遍遍的复述中和参观的同学、老师们一同汲取奋进向前的力量。
每当感到踌躇疑惑,冯璐璐就喜欢去校史馆逛一逛,感受学校历史,想象老一辈华中大人的艰苦岁月。细数建校初期到现在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学习一代代华中大人身上的担当。
05
投身国防事业,在新岗位迎接新挑战
年,冯璐璐研究生毕业。与众多毕业生一样,她也面临着职业生涯的重要选择。
适逢国家制定“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作出了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能力的重要战略部署。冯璐璐明白,随着山东舰在南海相关海域训练的推进,双航母使得海军实力显著提升,随之配备的武器装备也迎来大缺口,其中又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她选择了回到家乡沈阳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从事飞控测试工作。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自建所以来,先后承担了空、海军30余个重点型号的研制任务,批量装备部队的战机已经成为我军战术体系中的高端主战装备,在我军装备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进入新的岗位,冯璐璐又发现了新的问题:“现在有了更大的平台去学习,一些知识储备上的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她勤学苦问,抓紧时间弥补差距,在上班间隙时常主动请教其他前辈,下班了依旧查阅书籍,努力学习。后来在自习查阅书本的过程中,她翻到了很多年前的报告提到的试验方法适用条件,认识到刚刚毕业的自己还没有将物理实物与数学概念对应起来。她暗下决心,这是自己未来几年工作中最需要学习的地方。
回忆进入研究所这一年的工作经历,冯璐璐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刚刚上班的我对航空领域的基本概念还没有很好的掌握,控制又是一个及其复杂精密的逻辑,对一个刚入职不久的‘小白’来说任重道远。得益于上学时掌握的学习方法、养成的学习习惯,我最近工作进展较为顺利,也慢慢地在工作中承担更多的任务。”
回顾在校七年的学习经历,冯璐璐特别感谢母校的培养,为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也让更多和她一样的学生们有更好的机会不断去尝试。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学生,在华中大的学习成长中,我选择了国防事业,并以此作为奋斗毕生的理想;累计参加了约四年的志愿讲解工作,我发现了兴趣所在。我的眼界不断拓宽,身上也牢牢印上了华中大印记。我希望与学弟学妹们共勉,都能做一个心中有理想、眼中有光芒、脚下有远方的闪闪发亮的好青年。”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
胸怀使命愿景
面向祖国需要
积极投身新时代
华中大人永远在路上!
华中科技大学(ihuster)
来源/船海学院
资料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记者罗祎采访整理
编辑/罗祎
校对/汪泉
原标题:《戴花的华中大女孩,造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