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友微信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8637.html中国海军开始加强现代水面反潜能力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通过与西方军事强国的交流和考察,中国先后引进了一批国内急需或处于空白的反潜武器和声呐技术,这其中包括A-反潜鱼雷、ASG型反潜直升机、拖曳式变深声呐、数字化多波束舰壳声呐以及相关的声音数据处理系统等,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海军对现代反潜作战的认识及相关装备的改善。其间,中国海军还考虑引进美国的LM—燃气轮机、SH-2G反潜直升机、MK-46反潜鱼雷、“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拖曳式线列阵声呐等一大批先进的反潜武器和设备,以发展自己的专用反潜驱护舰,提升现代反潜作战的能力。但由于80年代末世界政治格局突变,中西方关系开始逐步紧张,因而这些曾经有希望进入中国的高性能反潜技术和武器最终被列为对华禁售项目。即使这样,中国海军仍然在条件极为有限的清况下开始了第一代以反潜为主要使命的型驱逐舰的设计和建造工作。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型在设计理念上更倾向于欧洲反潜驱逐舰,在强调整体多任务能力的同时着重加强了对潜作战能力。对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海军来说,这是首次尝试发展现代化通用驱逐舰,对促进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动力方面,型首次采用了柴燃交替动力,舰上安装了当时仅获得的5台LM-燃气轮机中的2台,与引进技术生产的另2台国产柴油机一起提供了充沛而强劲的动力,特别是引进的LM-燃气轮机对于增强型的反潜作战能力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此前,中国海军所有驱护舰的动力装置都采用的是噪声、振动大的柴油机或蒸汽轮机,从自身结构和特性来看,这两类发动机都不适合反潜作战。相对而言,燃气轮机除了油耗相对高一些外,其他各方面性能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特别是其良好的加减速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非常有利于对潜艇的搜寻和追踪,这也是一艘专业反潜驱逐舰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国外一些80年代后建造的具有较强反潜功能的驱护舰基本上都采用了燃气轮机作为动力。在打击能力方面,型除了保证基本的对空、对海打击能力外,平台的绝大部分都着重考虑了反潜武器的配置,其整舰反潜作战能力比当时所有国产驱护舰都有了一个质的提高。型装备的反潜作战系统主要包括2座反潜火箭发射装置、2座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使用引进的A-S轻型反潜鱼雷;其舰尾首次采用了双直升机机库设计,可以搭载2架引进的4吨级SA反潜直升机。这可以说是欧洲反潜驱逐舰最典型的配置,可以形成高效的立体搜、反潜作战能力。在声呐系统方面,型装备了引进技术生产的中频主/被动声呐,其搜索距离、跟踪精度、探测目标数最及功率等都较此前的国产声呐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部分采用了数字化处理技术,目标数据的分析能力要比传统模拟技术的国产声呐高出一个数量级。为了扩大对深海潜艇的探测能力,舰尾还安装了一部引进的拖曳式变深声呐,通过一条长达米的拖缆拖带,其理论探测距离可达30千米到50千米,与反潜直升机配合使用时可以有效提高对海探测和打击效率。型的问世使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反潜作战模式向前跨越了近30年,但其技术水平和作战效能与同期的美国反潜驱护舰相比仍然相对较弱。即使如此,当时中国海军如能装备一定数量的型,那对于提升整体反潜能力及建立现代水面反潜体系仍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可惜,由于最为重要的动力设备LM-燃气轮机的后续引进无法进行,以致型最终只建造了2艘就终止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