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机

70年,他们在海上救了82万人

发布时间:2022/9/17 21:50:53   

年8月24日,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中国救捞)创建。作为国家专业救助打捞力量,承担着对中国水域发生的海上事故的应急反应、人命救生、船舶和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海上消防、清除溢油污染及其他对海上运输和海上资源开发提供安全保障等使命,并代表中国政府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海运双边协定的义务,是海上应急救援“国家队”和主力军。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交通运输部党组的坚强领导和精心指导下,中国救捞坚持弘扬“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延续妈祖传说的源远流长,“将人民放在心中,将使命扛在肩上”,护舟安澜,福泽四方。自成立至今,共救助遇险人员名(外籍人员名),救助遇险船舶艘(外籍船舶艘),打捞沉船艘(外籍船舶99艘)。

70年来,中国救捞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以业之精勤、技之精湛和志之不屈,切实筑牢海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救捞队伍不断成长壮大,能力不断提升,精心服务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重大国家战略,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海上救助打捞传奇,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救捞发展之路。

党领导的救捞队伍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救捞在新中国百废待兴时扬帆启航,奔向深海、奔向大洋,不断发展、壮大;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救捞赓续红色血脉,“把支部建在船上”,基层党组织成为其生命力所在;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救捞用伟大的建党精神统领、发展救捞精神,“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已成为永远追求的精神宝藏。

千瓦专业救助船“东海救”轮

在党的领导下创建、发展、壮大

中国救捞事业的不断发展,是中国特色救捞发展之路的成功探索,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年8月24日,国家专业救捞机构——中国人民打捞公司(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前身)成立。

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交通运输部党组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救捞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

“这得益于抓住了每一次改革的机遇,得益于装备能力的提升,而最根本的还是坚持党的坚强领导。”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王雷表示。

据介绍,刚成立时中国人民打捞公司只有职工人、一艘小型港作拖轮和十几艘被淘汰的小平驳,设备简陋,人员缺乏。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到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救捞基本建设投资加大,从国外引进先进救助船、浮吊船,并自主设计建造了一批马力救助拖轮。同时,先后成立广州、烟台和部救捞局,健全救助打捞机构,成立救助站,沿海救助网初步形成,救捞大踏步赶上时代。

自年救捞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加大救捞投入,一批抗风浪能力大、救助能力强的大型专业救助船陆续投入使用,救捞系统生机勃发,活力空前。目前,中国救捞已初步建成了全方位覆盖、高海况运行、配置科学、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三位一体”海空立体救捞网络,救捞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吨起重能力应急抢险打捞工程船——“德合”轮。

赓续红色血脉“把支部建在船上”

只要救助船在哪,党支部就到哪;打捞工地在哪,党支部就建到哪里……70年来,中国救捞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党的坚强领导。

“‘支部建在连上’是我党的光荣传统。结合自身特点,中国救捞形成了自己的光荣传统——‘支部建在船上’。”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党委书记任永民表示。

70年来,救捞基层党组织切实担负起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职责,成为救捞一线的战斗力源泉: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在无数次重大抢险救助和打捞任务中,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和群众,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桑吉”轮登船4勇士,南一飞抗震救灾机组,“世越”号打捞团队,“米饱和潜水作业团队”……都在困难、挑战面前展现出了强大战斗力。

救捞一线党员少有能说会道,但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作风纪律过硬: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模范带头,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感召身边的人、带动身边的人。”广州打捞局“华天龙”工程船副总监、党的十九大代表钟松民说。

他先后参加了60多艘沉船的抢险打捞任务,参与了多个国家海洋石油开发海上项目……一次次冲在最前线。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体现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永远站在艰难险阻最前面!”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上海打捞局工程船队副队长金锋,用实干践行着这一切。

中国首次氦氧饱和潜水作业“零”的突破、多次大深度饱和潜水作业……他总是带头出击。

平常时刻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时刻豁得出,救捞的共产党员在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

救助外轮上16名外籍船员。

坚持弘扬救捞精神

是什么驱使中国救捞人在生死关头始终不离不弃,用忠诚和热血战斗在海上救捞最前线?

答案只有一个,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弘扬“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

十八个字,字字千钧!这是广大救捞职工不断总结、提炼的思想成果,更是中国救捞人70年来信奉的最高职业信条。

“我们救助船员常常要面对肆虐狂风和滔天巨浪,但我们没有畏惧,而是义无反顾地向前、再向前,因为这是我们的使命!”北海救助局高级船长邹本波表示。

“一种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舍己为人的奉献,在漆黑海底摸爬滚打、挑战极限的勇敢,在惊涛骇浪中破浪前行、南征北战的担当,在技术发展中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烟台打捞局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道能如此阐释心中的救捞精神。

“救捞精神,是党和国家、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时刻提醒着我们用行动践行党和政府的海上德政工程。”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女搜救机长万秋雯说。

有了这种精神,越是危险关头,越有中国救捞人舍生忘死。

“(救人的时候)没想过那么多,这就是我的工作。”

“危险是危险,但知道有人等着救援,就什么都不怕了!”

……

国家的救捞队伍

70年来,中国救捞人始终扛起“三救一捞一消”(人命救助、环境救助、财产救助,应急抢险打捞、水上消防)责任,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70年来,中国救捞人代表中国政府积极履行有关国际义务,一次次圆满完成国际救捞任务;

70年来,中国救捞人在多项特殊的重大抢险救灾任务中,交出了高分答卷。

唯一的国家海上专业救捞队伍

“风暴潮头,彰显英雄本色;惊涛骇浪,炼我赤胆忠心。”

作为唯一的国家海上专业救助打捞队伍,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70年来,中国救捞始终用青春和热血履行“三救一捞”神圣职责。

据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救助管理处处长杜海鹏介绍,目前所执行的“关口前移、站点加密、动态待命、随时出击”动态待命救助值班制度,为救捞高效履职提供了坚强制度保障。

目前,中国救捞有专业救捞船(艇)艘,救助直升机24架;打捞工程船单船起重能力达吨;单船抬浮能力达0吨;饱和潜水具备米作业能力;一次溢油综合清除回收能力单船达0吨……

在北至鸭绿江、南至南沙群岛的海岸线上,共设置了24个救助基地、88个救助船舶值班待命点、10个救助飞行基地、个临时起降点,各种救捞力量全天候24小时坚守岗位。目前救捞力量值守范围已基本覆盖我国沿海和重要海域,最远的待命点是年1月29日成立、坐落在南沙岛礁上的南海救助局三沙海上救助中心。

大风浪中救助遇险船舶。

代表国家履行国际公约义务

海洋的安宁,关乎世界各国安危和利益,需要共同维护。中国救捞代表中国政府履行有关国际义务,是我国处置海上涉外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其中,马航MH航班失联后的搜寻,是近年来救捞系统代表国家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的范例。

年3月8日,马航MH航班失联,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按照党中央指示和部党组部署,救捞系统所属“南海救”轮、“南海救”轮和“东海救”轮第一时间赶赴泰国湾,执行搜寻工作,后又转战南印度洋,历时3个月。这是我国历史上航程最远、规模最大的跨洋搜寻工作。

年,“东海救”轮又代表中国政府在南印度洋执行MH失联客机扫测定位工作,共搜寻天,扫测.8平方公里,查可疑区域39处。枯燥的数据背后,只有参与者最了解其中的酸甜苦辣。

“搜寻区域地处咆哮西风带,浪高有时甚至超高11米,经常让船舶波浪测量仪‘爆表’。最让人难以忍耐的是孤独,其中一名船员最长在船多天,整个人瘦了40斤。”原参与马航跨洋搜寻的东海救助局“东海救”轮轮机长,现为救助船队副队长的李治国说,但“东海救轮”整个集体不畏艰险,迎难而上,24小时连续搜寻,只为了尽全力寻找到失联同胞……

年1月6日,载有11万吨凝析油的巴拿马籍油轮“桑吉”轮在长江口外发生碰撞失火。火势冲天、浓烟弥漫,32名船员失踪,凝析油极其易燃易爆……空前复杂危险的局面引起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6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