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轮机 >> 轮机优势 >> 北溪1号关闭,欧洲今年要怎么过冬真的做好
今年欧洲不好过冬了。
在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一条经过乌克兰,为欧洲提供天然气的线路已经停摆的情况下,欧洲另外一条重要的能源线,也被俄罗斯掐断了。
这就是途径波罗的海,从俄罗斯出发,终点为德国西北部地区的“北溪-1号”天然气管线。
俄罗斯方面以“设备泄露,需要检修”为由,单方面关闭了“北溪-1号”的天然气供应。
当然,大家都知道,什么故障什么检修,都是俄罗斯方面的借口,关闭“北溪-1号”是俄罗斯对于欧洲不断支持乌克兰的一次反击!
而在“北溪-1号”被关闭以后,欧洲的天然气供给再一次被重创。
“北溪-1号”对欧洲来说有多重要?
目前,欧洲的主要能源结构,是石油和天然气两种化石能源为主。
由于天然气污染要比石油小很多,而欧洲目前环保运动是政治正确的主流,所以欧洲近十年来不断提高天然气在能源结构的占比。
特别是近些年来,欧洲掀起了一股反对核电站的浪潮,许多原本作为欧洲能源主力的核电站,被迫中止运转。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再度加大了天然气的使用量,天然气隐隐成为了欧洲最重要的能源支柱。
然而欧洲境内的天然气生产能力,仅仅能够为欧洲提供不到百分之40的天然气供给,完全无法满足欧洲的需求。
所以每年欧洲都需要进口大量的天然气,用来满足剩下百分之60以上的需求。
从设计上来说,“北溪-1号”每年可以为欧洲地区提供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在整个年,欧洲的天然气消费量是多亿立方米,也就是说单单“北溪-1号”一条管线,就有能力为欧洲提供十分之一的天然气补给!
每年欧洲需要进口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如果“北溪-1号”满负荷运作,可以提供超过五分之一的供给量。
而具体到“北溪-1号”天然气供给的目的地,也就是西北欧地区,“北溪-1号”每年提供的天然气供给量,达到了接近百分之30的水平。
毫不夸张地说,“北溪-1号”对于欧洲的能源供给来说,就如同人体血液循环的几条大动脉!
俄罗斯这一下把欧洲一条大动脉给堵了,欧洲人今年要怎么过冬,问题就很大了。
欧洲地处中高纬度地区,到了冬天就和我们的北方一样,要依赖各种制暖方式来过冬。
而要大规模制暖,不管是用天然气烧水还是用电烧水,都要有足够的能源供给,才能为居民供暖。
现在的欧洲国家,就面临能源供给不足,甚至提供过冬的供暖所需能源都非常勉强!
然而在欧洲人民面临过冬能源不足问题的同时,欧洲政客却仍然不遗余力地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为敌。
德国一位政客甚至公开称,她可以接受她的选民面对困难的处境,但她也要用尽全力支持乌克兰。
可能“量德国之物力,结乌克兰之欢心”,说的就是这些德国政客了。
非常讽刺的是,在掐断天然气供应这件事上,乌克兰以前同样经常对欧洲做。
在俄乌冲突爆发以前,甚至是冲突爆发以后,乌克兰都做过几次中断境内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线,掐断欧洲的天然气供应。
当然,欧洲各国也不是没有注意到他们冬天将要面对的困境,纷纷宣传“已经为冬天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可欧洲真的做好了准备吗?
欧洲在天然气管线供给接连被俄罗斯掐断的情况下,拿出了三个解决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最打欧洲人脸的方案,即大规模重启欧洲境内的燃煤火力发电厂。
要知道,早在十多年前开始,欧洲人就在倡导环保主义,甚至把环保主义上升到过度影响欧洲政治的地步。
在环保主义的政治正确下,没有彻底搞定新能源技术的欧洲人,急于关闭“不正确”的火力发电厂,导致欧洲能源供给几次出现问题。
欧洲人太急了,没有做好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过渡,导致能源供给不稳定。而且,欧洲新能源中的光伏产业,百分之90的设备来自中国!
而现在天然气供给被掐断,欧洲面对严重的能源问题,立马放弃此前高傲的“环保标准”,纷纷开始重启燃煤火电厂。
只不过,重启燃煤火电厂,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等重启完成了,欧洲的冬天都过去了,显然远水救不了近火。
第二个方案是从美国进口更多的石油,用石油来顶替天然气的能源供给。
这样做法会让欧洲加大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这对于此前心心念念要争取更多自主权力的欧洲来说,显然也挺讽刺的。
而且从美国进口石油,只能部分补上欧洲的能源空缺,但仍然有很多不足。
毕竟像一些燃气轮机发电站,设计上就只能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要调整为能够使用石油作为燃料,那也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第三个做法就非常讽刺了,既然俄罗斯不直接对欧洲提供天然气,欧洲也拒绝直接从俄罗斯获得天然气。
那欧洲只要找一个国家作为中转,就可以在继续获得俄罗斯天然气的同时,维持“反对俄罗斯,支持乌克兰”的面子!
所以欧洲经过中国、美国等国家,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在付出远比正常天然气价格更高的成本后,欧洲国家成功补上了不少天然气的供给。
当然,多出来的这些成本,最后都会转移到欧洲民众身上。
一位意大利的民众提供的燃气账单显示,他因为天然气供给所需要缴纳的费用,比起俄乌冲突爆发之前提高了4-5倍。
目前来看,第一第二个方案,都无法立即见效,无法对欧洲渡过这个冬天起到帮助。
所以欧洲国家目前实际推进的,是第三个方案。
而第三个方案的代价,就是欧洲民众需要支付的费用飞速增长,这对于欧洲本就不景气的经济,造成了更进一步的打击。
欧洲显然还没有做好渡过这个冬天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