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轮机 >> 轮机前景 >> 高职混改释放红利改革提速激活新动能
眼下,在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崭新的大学校园正在快速“成长”。这便是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的新校区。作为山东省第一个整体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公办高职院校,混改后的山东化工职业学院开始迈入一条崭新的发展轨道。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目前正在进行新校区一期、二期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在35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规模在19亿元左右。“如果我们不通过混改,学校没办法筹得这么多社会资金,新校区的建设又如何能顺利推进呢?”山东化工职业学院副校长冯喜成告诉记者。
确实,新校区一期项目的教学楼、图书馆、公寓楼等17栋建筑正在加紧建设之中,预计今年7月份将正式投用。
年4月,山东化工职业学院完成办学主体变更,明确混改后第一阶段举办方及其产权比例,学校由政府单一举办变为地方政府、省属大型国企和地方国企三家共同举办,形成政企共同举办的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既大大减轻了政府自主办学的财政负担和压力,又开创了国有企业办学的新模式,具有“破冰意义”。
截至目前,参与山东化工学院混改的三方举办者已累计为学校投入办学、建设资金约6.15亿元。其中,水发集团投入新校区建设经费5.25亿元、潍坊市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入建设经费0.9亿元。“这些都在稳步提升着学校的办学基础条件,如果没有混改,也就没有这些资金的投入。”在王敬良看来,学校的这一场混改,好似一次“无中生有”办大学的破局,正在稳步推进的学校建设也表明如今走的这条路是对的。
“混改不可能是一蹴而就,混改的目标也不是把新校区建起来就行了,往办学模式、育人模式等各个方面更深层的探索要做的还有很多。”王敬良介绍,在办学模式方面,从二级学院到实训基地的建设,再到专业建设,山东化工职业学院已经在发生着改变。
在学校的山东省化工技术公共实训基地,上下两层楼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化工“工厂”,全套设备都是按照1:20的缩小比例呈现的。目前,设备已投入资金万元,全部来自企业,这里既承担着企业的员工培训功能,也是学校学生的实训基地,未来设备总投资1.2亿元,全部建成后将是山东省最新、规模最大、设施设备全国一流的实训基地。
作为一个化工类高职院校,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有着覆盖化工全产业链的高水平专业群,要全方位服务山东省化工产业的发展,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那么这样一个即面向校内学生,又面向企业员工开展培训的实训基地将发挥重要作用。“单靠学校不可能有这么多资金,也正是通过混改,把企业资本引入培训中心,按照股份制的模式,学校也才可能建起这么一个实训基地。学校负责管理,解决了学
生实训的问题,面向社会开展培训,企业也可以实现盈利,又有很好的社会效益,也是一个多赢的模式。”王敬良说。
“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甚至大国工匠,专业建设必须是放在第一位的,但如今职业教育办学成本越来越高,专业建设只依靠学校自己的建设经费是不够的。”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执行院长徐立清介绍说:“职教混改后,学校和企业互有分工,学校提供公共课程的教学,企业则负责专业师资的配置,校企双重管理,发挥各自优势,更加灵活的办学模式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通过探索院校整体、二级学院、公共实训基地“大混合”套“小混合”办学模式,形成了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参与、协调合作、各司其职的全方位、多层次、高效能混合所有制办学实践模式。
“我们学校建立“整建制大混合”办学体制机制,畅通各类资本进入职业教育渠道,先后吸纳各类社会资本10亿元参与学校建设,其中,以产权变更转让形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1.17亿元建设图书馆、教学楼等基础设施,投入2.1亿元建设北校区以及智慧海洋培训大楼等项目,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建校以来,山东海事职业学院以数百万元的教育财政投入撬动数十倍于自身的社会资本投入,发挥了“制度创新”激发“办学活力”的显著作用。”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执行院长徐立清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先后引进5家企业社会资本万元,共建航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电商学院等3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及配套公共实训基地,中外合作共建了“股份制国际海洋工程(OPITO)公共实训中心”,办学能力、实训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年培训规模突破3万人次。同时,学校积极引进中船集团、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同组建专业建设共同体,推动校企资源共享、师资共用、课程共建。“目前,学校已先后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等涉海专业10多个,年培养海洋技术技能人才余人。”徐立清说。
“多元主体”混合所有制必然催生混合所有制现代治理体系。混改以后,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也在重构之中。潍坊市基于混合体制、产权结构、产权属性,从政校合作、决策执行、内部治理等“上位、中位、下位”三个层面,建立起了管、办、评分离的现代学校制度,形成利益共同体平台效应,将各利益相关方纳入治理体系,实现共治共享。
山东(潍坊)海洋科技大学园管理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侯志勇说:“目前,共有山东水发、青岛海尔、潍柴集团、爱尔兰国家学院等多家知名企业、机构,参与共建二级院系和产业学院20多个、专业50多个,为潍坊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潍坊市广播电视台
融媒记者:王朋云王宗法
融媒编辑:张萌
通联:徐晓宇(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