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一:“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很多人将高考后的志愿填报称为第二次高考,以此来表达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性。据统计,每年大约有12.51%的上线考生高分落榜;19.62%的考生高分低就;22.13%的考生从一本滑入二本;二本滑入三本、专科;38%左右的考生专业被调剂或录取的专业不满意。我同学总分分,一本控制分数线差达到分,是一个不错的成绩。然而他固执地认为以自己的分数,绝对能考上一个与往年录取分数差不多的学校,也不愿“低就”一些录取分数稍低的院校,志愿填报中,他选择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和中央财经大学冲一冲,这未尝不可,但其后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录取分数相差太小。虽然他在“是否愿意录取到其他专业”中全部选择了“是”,但最终遗憾地在本批次录取中落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志愿未注意梯度,缺少保底的院校志愿。网友二:高考完,度过等待考数的天数,等考数出来后,又要面对填报志愿,要怎样去填,选择哪类专业,困扰着考生们。下面分享一些填报志愿的心得,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有所帮助。1、归类。要于考数出来前,就进行归类,先将自身具有意向院校、专业进行归类,如将最理想想学校、专业归为第一,后面按个人意愿和结合情况逐次进行归类。2、定位。考数出来,就能照自己提前进行归类好的院校、专业来进行定位,根据这些学校多学校往年分数线,就能大概可以分出自己属于哪个层次。3、慎重。选学校时,不可受到名校这种想法影响,确实名校于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较大吸引力,但填报志愿时,需进行三思,不可存在过大风险,否则会导致填报志愿出现滑落可能。4、斟酌选择。大多学生会填报自身喜欢专业专业,但有的专业目前前景不太好,从自身喜好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不会后悔。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就要对所报专业发展、饱和度等有较清楚分析,再照所考分数来选择。网友三:填报志愿其实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如果没有填好,可能地域不是很满意,或者院校不是很满意,或者面临被调剂的命运,所以在准备高考的时候多去了解一些大学专业职业方面的知识还是很有益处的。对于专业方面:多去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样是大学四年,学习一个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可能四年碌碌无为,最终被命运卷进茫茫的求职大军,可能以后工作中也不会用到专业中所学知识。瞄准了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选择想要就读的专业,四年充实的大学生活毕业之后就会被用人单位聘用。学霸型人物无论是读研,到国企,私企,到会受到欢迎。对于地域方面:北上广深由于就业机会多一直深受各地考生的欢迎,一般来说本地大学会给本地学生更多的录取名额,所以相对来说外地考生名额就少一些,但是外地考生又非常想考到这些地方。所以即使是一般的二本院校走可能录取分数都超过一本线。但是回报是超值的,主要是大城市大学拥有更好的条件,讲座明星见面的机会也多。网友四:上海、浙江施行新高考志愿填报省市,一定要将志愿填满。有的家长就问了,我就了解那么几所院校,这么多志愿可真不知道怎么填,建议考生家长使用优志愿志愿填报平台,查数据使用模拟填报,系统根据每个省的规则、志愿个数,推荐能上的大学,同时根据院校录取概率,拉开院校梯度,填好志愿方案。网友五:高三考生记住啦,有些专业录取时是有要求的, 如身体受限、性别要求(轮机工程、军校类专业一般都是要求男生)、外语口试(语言类专业对外语口试都有一定的要求)、单科成绩(理工科的专业对数学、物理都有一定的单科成绩要求,汉语言文学对语文学科成绩也有要求)等不符合院校招生专业要求,考生不要填报。如果投档到院校因不符合专业招生要求被退档,这就是非常遗憾了。每年因为身体条件受限导致退档的案例也是非常常见的,因此我们家长一定要对照体检结果来避免报考受限专业。在填志愿时,选择专业都离不开体检信息,对于体检表上的信息,我们考生家长一定要仔细研读,在选报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真实身体状况,准确的回避报考受限专业。网友六:合理安排志愿顺序,线上10、20分的考生,建议多填几个保底院校。近几年全国各省陆续都施行批次合并,志愿填报难度和风险也随之加大。在报考前考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高考成绩,并参历年院校投档线、专业录取分数线。想进名校的考生可以使用好冲、守、保的志愿填报技巧,想保专业的考生填报时还得保守填报策略。对于压线分考生建议多填写保底院校、可以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