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轮机 >> 轮机市场 >> 为什么德鲁克说的是创造顾客,而不是
德鲁克
来源
12个德鲁克(peterdrucker12)
本书所讨论的创业战略都旨在推出创新。本章(第19章)所讨论的创业战略,其本身就是创新。本章(第19章)讨论的各种战略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创造客户。这是企业的终极目的,事实上,也是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不过,它们以如下四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创造效用。·定价。·适应客户的社会和经济现实。·向客户提供所需的价值01创造效用战略使得人们可以用他们自己希望的方式满足欲求和需要
英国学生曾被教导,罗兰·希尔(RowlandHill)于年“发明”了邮政服务。这纯属谬论。
早在恺撒大帝执政时期,罗马的邮政服务就已相当完善,信使定期将邮件投递到罗马帝国的每个角落。
然而,希尔的确创造了我们今天所称的“邮件”。他既没有发明新技术或新“事物”,也没有什么成果能够申请专利。过去邮资通常按照距离和重量计算,由收件人支付。每封信件都要送到邮局去称重,这使邮件服务既昂贵又耗时。希尔提议,只要在英国境内,无论距离,邮资要统一;邮资由寄件人预付;邮资通过贴邮票的方式支付,这种方式一直被用于支付各种费用和税费。一夜之间,邮政服务变得简单便捷,寄件人只需直接将邮件投递到邮箱。同时,邮资也变得极其便宜。以往至少要花费1先令的邮件(1先令当时相当于一个手艺人一天的收入),现在只需1便士。邮件的大小也不再受限制。简言之,“邮件”诞生了。希尔创造了效用。他也许曾问道:邮政服务需要给客户提供什么,才能真正成为对客户的服务?在改变效用、价值和经济特征的创业战略中,这往往是首要问题。在创造效用战略中,价格几乎无关紧要。这个战略之所以奏效,在于它使得客户可以做满足他们自身目的的事情。它之所以奏效,在于它回答了这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服务”,是给客户的真正的“效用”?创造效用战略使得人们可以用他们自己希望的方式满足欲求和需要。如果裁缝要花3个小时将信件交给邮局营业员,随后收信人还要支付一大笔邮费(甚至与账单金额一样),那么他就不会以邮寄方式将账单交由顾客。希尔并没有为邮政服务增添什么新服务。邮局营业员并未改变,邮车和邮递员也没有变化。但是,希尔提出的邮政服务的确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服务”。这种邮政服务具有独特的功能。02价格代表的是顾客的“价值”而不是供应商的“成本”
多年来,世界上最熟悉的美国人面孔,非金·吉列(KingGillette)莫属。他的头像印制在吉列剃须刀的包装上,这种刀片销往世界各地。每天早晨,世界上数以百万计的男士都使用吉列刀片。
安全剃须刀并非吉列发明的。19世纪晚期的几十年间,获得专利的安全剃须刀就有几十种。直到年或年以前,只有贵族、一些专业人士和商人等少数男士必须刮胡须,也只有他们才请得起理发师。突然之间,商人、店主、职员等大多数男士,都想让自己必须看起来“体面”。人们很少会使用剃刀,或者对这种危险工具感到不舒适,但是光顾理发店又过于昂贵,而且也很耗时。许多人发明了“自助式”安全剃刀,却都没有销路。究其原因,当时日薪1美元算是很高的工资了,而去一趟理发店的花费是10美分,而最便宜的剃须刀也需要5美元——这算得上一大笔钱了。吉列的安全剃刀并不比其他很多剃刀更好,而且生产成本要高得多。但是,吉列“卖”的并非剃刀。吉列剃刀的零售价为55美分,批发价为20美分,略高于生产成本的1/5,相当于贴钱赠送。但是,这种剃刀只能用受专利保护的吉列刀片。吉列刀片的生产成本不到1美分,售价为5美分。由于每片刀片可以用六七次,一次刮脸的花费不到1美分,不到去一趟理发店花费的1/10。吉列根据客户购买的服务,即修面,而非产品本身来定价。如果花5美元购买竞争对手的安全剃刀,然后再花1美分或2美分购买竞争对手的刀片,这样比购买吉列的产品更为划算。吉列的客户清楚地知道这点,其实客户比广告商或拉尔夫·纳德尔(RalphNader)所预想的更为明智。但是,在他们看来,吉列的定价很合理。他们购买的是修面服务,而非一件“物品”。而且,相比于危险的直刃剃刀,吉列的产品(剃刀和刀片)给他们带来更为愉悦的体验,而且花费远比附近的理发店要低。大多数供应商,包括公共服务机构,从未想过将定价视为一项战略。但是,定价让客户得以为其购买的东西(如修面、复印件),而不是为供应商生产的东西买单。当然,客户最终支付的金额是一样的。但是,支付方式是根据客户需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的,是根据客户实际购买的东西来确定的。价格代表的是客户的“价值”,而不是供应商的“成本”。03没有“不理性的客户”只有“懒惰的制造商”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之所以能在大型汽轮机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是因为早在一战之前,它就考虑到了客户的实际情况。
不同于活塞蒸汽机,汽轮机结构复杂,其设计需要高水平的工程技术,建造和安装也需要一定的技能。单个电力公司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也许每隔5年或10年,当建立新的发电站时,它才会购买一台汽轮机。然而,这些技术服务需要随时能够提供。因此,制造商必须建立和维持一个规模庞大的咨询机构。
但是,通用电气公司很快发现,电力公司根本不会为咨询服务买单。根据美国法律,这项开支需经州公用事业委员会批准。委员会认为,电力公司能够自行解决这个问题。
通用电气公司也发现,它不能将咨询服务的费用追加到汽轮机的价格中,因为州公用事业委员会不会批准这项提议。
由于汽轮机的寿命很长,需要经常更换叶片(也许每隔5~7年),而这些叶片必须出自该汽轮机的原始制造商。于是,通用电气公司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工程咨询服务机构(为谨慎起见,通用电气公司称之为“设备销售部”而非“咨询工程部”),为电力公司免费提供咨询服务。
相比于竞争对手,通用电气的汽轮机没有更贵。但是,它将咨询机构的成本和一大笔利润加到更换叶片的价格中。10年内,其他汽轮机制造商纷纷采用了这一价格体系。彼时,通用电气公司已取得世界领导地位。
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存在基于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类似产品或流程的设计,由此催生了分期付款。当时,许多美国人发明了收割机,赛勒斯·麦考密克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他却发现,这种收割机根本没有销量,其他发明者也遇到同样的难题。虽然农民对收割机的需求显而易见,他们却无力购买。众所周知,购买这一机器,只需两三季就可回本。但是,没有银行愿意借钱给美国农民来购买机器。麦考密克提出了分期付款方式,在接下来的3年内,农民可以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偿付机器款项。如此一来,农民就有能力而且的确购买了收割机。事实上,制造商常提到的“不理性的客户”(经济学家、心理学家、伦理学家也是如此称呼)根本不存在。正如古话所说:“只有懒惰的制造商。”我们应该假定客户是理性的,但客户的实际情况与制造商的实际情况往往相去甚远。比如,公用事业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制度看似不讲道理,主观武断。但是,这是受其管辖的电力公司所面临的实际情况。19世纪40年代,美国农民的信用风险可能低于银行家的预期。但是,那个时期的美国银行家并不愿意借钱给农民来购买机器。因此,“客户的实际情况”这一创新战略包含一个观念:实际情况与产品并非毫无关联,对客户而言,二者紧密相关。客户购买的产品必须符合其实际情况,否则这种产品毫无用处可言。04向客户提供所需的“价值”而不是制造商所生产的“产品”
这类创新战略的最后一个是向客户提供所需的“价值”,而不是制造商所生产的“产品”。
实际上,这只是将“接受客户的实际情况,并将其视为产品或客户所购买的东西的一部分”这一战略,向前推进一步。
美国中西部有一家中型企业,为大型推土机和牵引机(如承包商修建公路所用的推土机和拉铲挖土机;清理露天矿覆盖物的重型设备;煤矿运煤的重型矿车;等等)提供专用润滑油,拥有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
这家企业的竞争对手是大型石油公司,这些石油公司拥有众多润滑油专家。但是,它并不以销售润滑油而是以“保障”服务来提升竞争力。
对工程承包商而言,真正的“价值”不是润滑油,而是设备的正常运转。
重型设备由于无法正常运转在1小时内造成的损失,远远高于承包商全年在润滑油上的花费。一般的工程项目中,如果承包商未能如期完工,将受到严厉惩罚。只有争分夺秒,最大可能缩短工期,承包商才能中标。
这个润滑油制造商采取的做法是:首先,向承包商提供机器维护的需求分析。然后,制定维护方案以及相应的年度维护费用,并向它们保证,重型设备因润滑问题停止运转的时间,在一年之内不会超过特定时长。
毋庸置疑,这个维护方案总是规定使用该制造商的润滑油。但是,承包商购买的并非润滑油,而是机器正常运转的保障。对他们来说,机器正常运转尤为重要。
最后一个例子,可以被称为“从产品到系统”,是关于美国密歇根齐兰的赫曼米勒家具公司(HermanMiller)的。这家公司最初因设计和生产现代家具伊姆斯椅而著称。当其他制造商开始跟风效仿时,它却转向了生产和医院工作台,都大获成功。最后,当“未来办公室”开始流行时,赫曼米勒公司成立了办公室管理研究所。这个机构并不出售家具或设备,而是向企业提供办公室设计咨询,即如何以最低成本获得最佳工作流程,提高生产率和员工士气。
赫曼米勒公司所做的是,为客户定义“价值”。
它告诉客户:“你也许是为家具买单,但实际上购买的是工作、士气、生产率。因此,这些才是你应该花钱的地方。”
这些例子看似明显,似乎只要稍加思考就能想出类似的战略。系统经济学之父大卫·李嘉图曾说过:“利润并非源于聪明级差,而是源于愚蠢级差。”上述战略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们很聪明,而是因为大多数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企业和公共服务机构)未曾思考。正是因为如此“显而易见”,这些战略才得以成功。那么,为什么采用这些战略的人如此之少呢?上述例子表明,任何人只要问“客户真正想买什么”,就会赢得比赛。由于没有其他参赛者,这甚至不能称为比赛。到底原因何在?其中一个因素是经济学家以及他们所称的“价值”。经济学书籍都指出,客户购买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能为他们做的事。随后,这些经济学书籍立即摒弃一切,只考虑产品的“价格”。“价格”的定义是,客户为获得产品或服务的所有权需要支付的金额。至于产品能为客户做的事,却不再提及。遗憾的是,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往往会遵循经济学家的思路。“产品A的成本是X美元”,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们应将产品定价为Y美元,这样可以抵消生产成本和资本成本,获得足额利润”,这句话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因此,客户若购买产品A,就必须支付Y美元”,这一结论就毫无道理可言。正确的结论应该是:“对我们来说,客户为每件产品支付的金额必须是Y美元。但是,客户如何支付取决于什么对他更重要,产品能为他带来什么,什么符合他的实际情况,以及他所认为的‘价值’。”价格不是“定价”,也不是“价值”。正是由于洞悉这一点,吉列得以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垄断修面市场;小小的哈罗伊德公司在10年内成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施乐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在汽轮机市场占据领导地位。这三家公司都获得了超高利润,而且理所应当。它们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为客户提供所需,换句话说,它们让客户觉得物有所值。多数读者可能会断言:“这只不过是基本的营销理论罢了。”的确如此,这只是基本的营销理论,主要从客户的效用、客户购买的东西、客户的实际情况以及客户所需的价值着手分析。但是,为何对营销理论历经40年的宣传、教育、传授之后,依然只有少数企业愿意采用这些理论呢?对此,我无法解释。到目前为止,事实依旧如此。任何企业如果将营销理论视为战略基础,可能会在几乎没有风险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取得产业或市场的领导地位。-END-观大势寻根源掌未来为发展道路塑造“转折点”。深圳智学企业咨询有限公司专注于国内标杆企业考察培训金牌服务公司。助力企业开拓视野,找到方案,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热门产品:华为、腾讯、大疆、比亚迪、美的、阿里巴巴、中国中车、一汽大众、三一重工、字节跳动等诸多名企游学项目,欢迎咨询。业务涵盖:标杆研学、公开课、企业内训、总裁班等(可定制方案+定制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