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水运报
□全媒记者魏鋆依
这个时代给了人们很多选择的机会,有人期盼着上船逐波竞浪,也有人看尽风浪下船回家。新的学期开始,有些学生已经开始提前做毕业准备,有些毕业生也已经奔向了工作岗位。
已经毕业或者即将面临毕业的航海院校学生将何去何从?是继续追逐“蓝色的梦”?还是在陆地上从事与水运相关的事业?亦或是转行?
上船容易上岸难
“今年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工作状况整体较好,鉴于去年的初次就业率,除考研、考公外,就业率基本上可达到85%以上,而且就业方向主要为大型国企和外资企业。”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教师关巍介绍,根据统计,本科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的比例约为75%,硕士从事相关专业(交通运输一级学科大专业)的比例约为78%。
另据上海海事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统计,“十三五”期间,该校就业率也基本超过95%。其中航海、轮机等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以上船为主,选择陆岸工作的毕业生,也有60%左右进入航运、物流和港口等相关企业工作。
“我们同届毕业的同学多数都签了工作协议,甚至连大三学生都有几个签协议了,能感受到船员的紧缺。”重庆交通大学一位年毕业生告诉记者。
尽管各大航海高校的对口就业率高,但仍然赶不上持续增长的需求。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数万名航海类毕业生,毕业时实际到远洋船舶工作的占80%,而5年后仍在船上工作的本科生不超过20%、专科生则不足一半,将海员作为终身职业的更是少之又少。
“我目前的规划是毕业之后先上船工作,争取做到船长,然后转陆地方面工作。”
“我想在航海领域继续深造,上船积累一定的经验后考虑上岸从事海员培训教育等相关行业。”
“上船攒点钱、积累点经验,然后转到陆地发展,但目前对于陆地发展,还没有确定的方向。”
记者采访了多位航海院校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多数学生更看重未来工作与大学专业的匹配性,而海员或成他们现阶段规划的职业“跳板”,“先上船挣钱、再下船稳定”成为海员或“准海员”最多的选择。
“近两年航运业景气,涉海专业的学生从事航海相关工作的意愿明显变强。而且鉴于船员供给不足的情况,航海专业毕业生找工作不算困难。但如果想找份在陆地的工作,受到疫情和经济影响,难度会逐年加大。”关巍介绍。
重高薪更重稳定
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影响下,船员工资普涨、船上就业率高,但为何众多航海毕业生仍然放弃高薪,选择竞争激烈又难就业的陆上工作?
“航海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会随着航运用人市场的价格变化而变化。”关巍表示,近几年船员供给不足、工资普涨,因此航海毕业生从两年前“倾向在陆地上工作”变成“可以接受在船上工作”。但由于我国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里人更倾向让孩子找份稳定的工作。
“航海技术是专业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多为船舶驾驶类工作或在航运业内发展。”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刘卓龙对其所学专业非常认可与期待,而他也已经早早做好了清晰的职业规划。
“我希望毕业后到引航站、豪华邮轮、极地研究中心科考船等地方去工作。因为据目前了解到的薪资情况比较符合个人预期。”刘卓龙提及,对于择业倾向,除了薪资,他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岗位的发展前景、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及职业的稳定性。
“目前集装箱和散货市场回暖,油轮和LNG依旧稳步向前,市场上又缺少船员,航海专业的学生上船后薪资高、提职快。据了解,目前三副薪资大约在2.8—3万之间。”一位已经上船一年的航海毕业生表示,尽管薪资满意,但考虑长久的稳定性,以后依然会转到陆地发展。
针对此情况,航海院校和航运企业该如何增加专业人才的航海职业意向并留住他们?
关巍表示,让海上/水上从业工资水平和陆地工资水平的比值保持目前水平,相信会很好地吸引航海院校的招生工作。比如今年的航海类社会培训招生生源明显增加,一部分原因就得益于海陆从业的工资差。
“希望能进一步完善海员在海上工作的安全性,同时也希望航企能优化海员培训,而不仅仅只是初级的理论培训。”一位有着航海梦想并对航海事业满怀热忱的在校学生说。
“目前大家毕业后,更多选择VLCC、LNG或是集装箱船型上工作,但在学校里接触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较少,希望学校可以针对性教学,提高专业知识实用性。”已经参加航海工作的毕业生谈起对行业期待时表示,“我希望未来社会上可以更加重视海员,加强海员的劳动保障、提高福利待遇。”
多方合力赢未来
近两年来,海员职业吸引力见涨,同时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呼吁下,提升海员待遇、改善海员工作环境的相关政策也相继出台——
年,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围绕拓宽船员培养渠道、提升船员职业素养、强化企业责任主体、优化船员服务、完善船员权益保障制度、培育航海文化等6方面提出了19条具体意见,优化船员职业发展环境,提升船员幸福感。
同年,中国海员建设工会与中国船东协会协商出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船员劳动待遇标准》,从年至年,中国船员最低基薪将在年基础上增长7%。
政策是铺垫,行动才是关键。为解决海员的刚需缺口,提升职业吸引力,打通职业上升途径,各大航运院校、航企也在努力——
大连海事大学一直有着非常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我们学校长期和行业内重要公司、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比如开班校企合作班,就业专场招聘会等。特别是针对疫情,专门开通了‘线上线下联动招聘通道’,很好地实现了就业质量的‘逆势’提升。”关巍介绍。
“航运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船东和海员,还需要整个产业链相关企业的配合与发展。”赢海科技董事长尹修猛指出,海员需要一个专业的学习、培训平台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便在航运的不确定以及其他国际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赢海航运综合服务平台也将为之努力。
此外,各地正在积极推动港口、航运企业参与到服务海员工作中来,比如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工会在广州南沙、厦门远海码头设立的国际海员服务点,已经开始接待海员,并得到了很多海员的认可。
“现在市面上对中国海员的需求量非常大,但由于疫情原因以及培养合格海事专业学生所需的时间问题等,导致我国海员资源非目前常短缺。”在第第十二届世界海员日论坛上,森海海事副总经理罗成表示,未来,在保障海员自身应享有的权益、营造航海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以及保证海员工资与投入成正比的情况下,我国海员队伍才会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