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机

智慧逐梦中远海运的创新航程

发布时间:2022/10/8 20:04:22   

某种意义上,海运绘就了世界的版图。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贸易主导着世界,海运则承载着贸易。年全球贸易量约亿吨,有九成是海运完成的。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

新中国成立初始,中国航运事业从一穷二白中开始拓荒。如今,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航运大国: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截至年底,我国海运船队运力规模达3.1亿载重吨,居世界第二位。然而,中国航运要从大到强,绝非坦途。国际航运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绿色安全的行业发展需求,使航运企业面临诸多挑战。一些关键技术的缺失,则让中国航运企业承受着高成本压力。唯有自主创新,才能破解航运发展难题,让中国走向航运强国。

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功能区一块占地面积约亩的静谧园区内,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运科技”)的近千名员工,正为此孜孜不倦地努力着。

转型重组双轮驱动

理解中远海运科技的钥匙,藏在这家企业的改革史中。

年,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船研所”)发起成立上海交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技发展”),并成为其大股东。年5月,交技发展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同年10月上海船研所整体并入原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年8月,交技发展更名为中海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年,中国航运业迎来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两大央企完成重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运集团”)这一全球航运“巨无霸”正式起航。上海船研所遂成为其全资子企业,年5月,中海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年2月,中远海运集团对旗下科技与信息化业务板块进行整合,中远海运科技接受委托,对上海船研所非上市板块的业务和日常事务进行管理。

看起来复杂的组织架构,虽然有着浓重的历史因素,却也有章可循。其背后是对相关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分配。

中远海运集团掌控经营船队约艘、1.11亿载重吨,用全球十八分之一的运力承运了全球十分之一的海运贸易量,每天有多艘船舶进出世界各港口,无论是运力资源还是组织体系,都属世界顶级。

背靠中远海运集团,是中远海运科技的独特优势。集团丰富的客户资源提供了稳定的行业业务保障,也使其在向行业和市场输出产品的同时,有能力输出成熟的体系和管理标准。用中远海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宇的话说,“具有天然的互补性,实现了全产业链打通、资源及技术贯通”。

通过托管上海船研所这一老牌科研机构,中远海运科技的内部资源得以更加均衡,使得公司能够更好地破解一个实现自主创新的常见难题——科研与产业如何实现平衡。

企业资源投入如果偏产业导向,产品往往仅能满足客户的短期需求,企业也就难以掌握深层次技术,遑论自主可控。不少科研能力很强的机构,因为缺乏足够的产业化能力,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市场效益,也就失去了持续研究的动力。

中远海运科技副总经理王新波认为,对中远海运科技来说,研发创新和产业化都不能丢,必须做好平衡。

自主研发创新的重要性人尽皆知,但是在航运领域,其必要性尤为突出。

“国外在航运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积累要远超我国,在某些产品上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要改变在采购成本、市场话语权,特别是在自控能力和安全等方面的被动局面,我们必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王新波说。

中远海运科技的研发人员经过努力,在一些领域成功研发出了同类产品,实现了“国产化、可替代”目标。

“我们的研发人员当时就有一个念头,‘不蒸馒头争口气’,一定要把这个产品研发出来。只有实力对等,才有待遇公平。”王新波说。

调整姿势蜕变成蝶

自主创新绝非仅靠研发的“那口气”就能实现。这条路要走得远、走得稳,离不开产业化和市场客户需求,“考虑客户需求”看起来容易,对中远海运科技则不然。公司部分业务曾经长期只服务集团内客户,在面对外部市场时,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不同。

“开始我们只是习惯于用户先提产品需求,基于他们提出的需求再进行设计,最后交付。后来发现,这样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因为我们无法从更高层次满足用户需求。我们需要理解船舶、船队甚至整个行业的需求,做出来的产品才会有竞争力。”公司航运信息化事业部总经理王乐说,“我们成立了技术团队,让技术人员天天跟船长、轮机长、大副和船员们泡在一块,不厌其烦地追着他们问,‘为什么要这么做’?”

王新波认为,公司的业务链很长,资源难以形成合力,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过去公司的各个事业部就像在赛车,大家内部竞争,不但无法形成合力,有时候还会内耗,就像五个手指头没有攥成拳头。怎么扬长避短,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中远海运科技给出的答案是,调整发展思路,把公司从“内部赛车”模式调整为“动车”模式。在“动车”模式中,每个事业部都是一节车厢,都有自己的动力,但是大家要沿着同一个轨道,往一个方向开,共同努力的同时又互相借力,最终到达终点。“这个轨道就是航运的低碳和安全。这是航运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未来最大的机会。”王新波说。

中远海运科技科管部副总经理诸琳说,这种紧贴市场需求的感受更为直接。年以来,科管部在承接科研项目时,除了推进行业技术发展之外,更结合市场需求,得到客户认可。“我们申报项目的理念开始转变,考虑项目的前瞻性,并且在研制过程中充分与客户沟通,甚至超过项目任务书要求去做研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成果的迅速转化。”诸琳说。

正因为急市场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中远海运科技拿出了一系列专业解决方案。比如中远海运科技与宁波海事局共同合作的“深蓝智享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解决了困扰海事局数据分散效率低、突发情况无法总体协调的难题。

宁波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宁波市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主任周驰介绍,宁波舟山港辖区内的商船和渔船每天约有1万艘,管理场景非常复杂。有了“深蓝智享”平台后,一是对风险异常数据自动跟踪挖掘,提升监管精准性;二是感知设备能集成起来,丰富和提升了感知设备的大数据价值;三是各大辖区协调方便,预警机制避免了大的风险事故发生,包括为疫情防控对国际航行船舶健康码的分类标签管理等。“‘深蓝智享’平台已经成为全国海事系统深受好评的智慧监管服务平台之一,管安全、管畅通,解决了海事监管的不少‘痛点’。”周驰说。

创新变革日拱一卒

年3月23日上午7点40分左右,长达米、宽近60米、重达20万吨的大型集装箱船“长赐号”在从红海进入苏伊士运河时搁浅,把这条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道堵得严严实实。

这一苏伊士运河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堵船事故,引起了全世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002.html

------分隔线----------------------------